• 38阅读
  • 0回复

紧密结合生产加速培养人材 苏吉滩公社办起二十三所各类业余学校覃塘公社试验场成为向科学文化进军阵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1
第4版()
专栏:

紧密结合生产加速培养人材
苏吉滩公社办起二十三所各类业余学校覃塘公社试验场成为向科学文化进军阵地
本报讯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苏吉滩公社,从生产需要出发,根据牧业区居住比较分散、生产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办起了二十三所各类业余学校。两年多来,这些学校已为公社培养了一百多名社、队干部、会计、拖拉机手以及一百八十多个初、中级兽医人员,大大地增强了公社的领导力量和技术力量。
从生产需要出发,联系实际,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是苏吉滩公社大办业余教育的特点。业余学校大都设有政治、文化、技术三门课,同时在课程内容方面十分注意与生产相结合。例如,畜牧兽医业余中学的技术课,大部分都是在生产现场讲授的,做到了边干边学,学用结合,效果很好。苏吉滩大队的畜牧兽医业余中学师生总结出来的把羔羊断奶时间适当提前,从而保证母羊健壮的饲养管理经验,以及他们制造的治疗羔羊痢疾的特效药,都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畜牧业生产流动性较大,为了解决占青壮年中大多数的放牧人员的学习问题,这个公社党委在大办业余教育的过程中,还普遍采取了学习组织跟着生产组织走,学习内容跟着生产需要走,课堂跟着畜群走,书本跟人走的办法。学习方式也做到了随着季节改变;冬天居住比较集中,便以大队为集中点,分组轮流上课;春季搬圈的次数比较多,小队之间距离比较远,就以小队为集中点,大队派教师巡回讲课,小队辅导员分别辅导;夏秋季放牧人员活动分散,流动性很大,便以复习、巩固为主,集中讲授新课为辅。有些小队还采用了小队的放牧员轮流夜牧,轮流在晚上参加听课,保证了业余学习能够常年坚持。
本报讯 广西贵县覃塘人民公社农业试验场由于紧密结合生产,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业余教育工作,一年多来,生产、教育、科学研究获得全面丰收,成为公社向科学文化进军的阵地。
覃塘公社试验场的任务主要是探索增产的途径,同时培养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科学知识的公社社员。按照社员各人的技术专长,编成水稻、旱地作物、土肥、园艺、畜牧、水文气象和水利灌溉等七个科学研究组,各组除进行科学研究外,还要完成生产和文化学习两个任务;同时又根据社员文化程度的高低,编成扫盲、高小和初中班进行系统的文化学习。为了切实保证完成这个任务,在组织措施上又贯彻“四落实”和“三保证”。四落实是土地、农具落实,人员落实,试验项目落实,学习任务落实;三保证是保证生产、科学研究、文化学习三项任务按时完成,一竿子插到底。
在科学试验过程中,最突出的困难就是场内社员文化水平赶不上科学研究的需要。试验场党支部针对这个情况,就根据做什么学什么,研究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大力开展业余文化教育,既办扫盲班,又办业余高小和初中班,使人人都参加了文化学习,做到了学用一致。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开展业余教育的结果,不仅使场内充满了文化学习的热潮,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顺利的开展,而且直接推动了生产。原来只读过初小四册的社员吴守东,一年来通过边学习文化边搞试验后,现在已达到初中文化水平,成为能够领导进行十多种作物嫁接试验的水稻研究组长。在试验场的社员中,现在已有李锡伟、吴守东、覃必群等十五人由于提高了文化能够较初步掌握进行各种农作物科学试验的方法,被群众称为“土专家”,还有五十五人能初步掌握农业科学基本耕作知识和一些项目的科学试验。 (龚成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