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学习阜新踏踏实实抓运输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2
第1版()
专栏:社论

学习阜新踏踏实实抓运输的经验
运输,是当前集中力量保证钢铁生产持续跃进的一个重要环节。炼焦、炼铁、炼钢,这一系列钢铁生产的过程,都是靠运输联结起来的。运输能不能适应当前以钢铁生产为中心的整个工业战线持续跃进的形势要求呢?今天本报发表的阜新市组织五次运输革命的报道,为我们作了肯定的说明。这就是:运输必须适应生产的发展,也可以适应生产的发展,但又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的;运输适应生产的过程,是一个踏实地、细致地、具体地解决一个一个矛盾的不断革命的过程。阜新的这个经验,对于一切做运输工作的同志,以至一切做经济工作的同志,都是很重要的,很值得我们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
一年多以前,阜新的运输还是远远落后于生产的。1958年11月,阜新的落地煤就多达一百五十万吨,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这一百五十万吨落地煤教育了阜新的干部,使他们认识到,要实现煤炭生产的跃进,必须同时实现铁路运输的跃进。结果,创造了著名的“十二统一”路矿协作的经验,从协作中挖掘潜力,使运输效率提高了一倍。从那时开始,中共阜新市委就一手抓煤炭生产,一手抓铁路运输,并且又先后组织了五次运输革命,来适应煤炭生产高速度发展的需要。这五次运输革命,孤立地看,好像都很平常。第一次革命所组织的红旗列车、第二次革命所修建的储煤仓、第三次革命所进行的车站站线总体改造、第四次革命所修建的大型储煤仓和自动装车线,以及正在进行的第五次革命对路矿所有线路进行的全面总体改造,都是做运输工作的同志所熟悉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奇特奥妙的方法。但是,为什么阜新做了这些工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运输和生产的矛盾,使运输能够基本适应生产的需要呢?是阜新的生产发展得很慢,运输和生产的矛盾本来就不尖锐吗?不是的。阜新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这几年的生产发展得很快。1958年的产量比1957年增长了80%,1959年的产量又比1958年增长了38.8%,今年上半年的生产水平也是逐月上升的。阜新的运输工作所以能够基本上同煤炭生产的持续跃进相适应,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还是阜新的工作做得踏实,因而每一次运输上的革命都能收到实效,切切实实地解决了各个不同时期运输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一次又一次地把运输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来,使煤炭生产年复一年的跃进得到有力的保证。我们学习阜新的经验,除了学习阜新组织红旗列车、实行总体改造等业务上的和技术上的经验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中共阜新市委踏踏实实抓运输的工作作风。
从阜新的五次运输革命来看,中共阜新市委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的第一个特点,是真正做到了深入实际。何谓深入实际?概言之,深入实际就是不只是看到事物的现象,而且看到事物的本质,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马克思主义者从来认为实际情况是决定自己行动的根据。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曾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的工作做得踏实不踏实,能不能收到实效,首先就看我们是不是立足于实际,是不是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根据实际情况来部署工作,工作才是踏实的,才能收到实效。否则,南辕北辙,主观同客观不一致,就谈不到“踏实”二字,这样去做工作必不能收到实效。
中共阜新市委的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工人们称他们为“运输专家”,看来不是一句过誉的话。他们深入实际,真正掌握了运输和生产的内在联系、以及运输工作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有些同志还不能十分理解的。为什么有的同志总是把生产和运输割裂开来,“管生产的不管运输,管运输的不管生产”呢?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同志还没有透彻地认识生产和运输的联系,因而运输既没有搞好,生产也不能搞好。为什么有的同志也在抓运输工作,例如也在修建储煤仓,也在组织红旗列车,但是还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呢?根本原因之一,也是这些同志没有透彻地理解运输工作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而虽然具体工作也做了一些,但是缺乏前后左右各个环节的协同动作,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阜新的同志不是把运输和生产割裂开来,而是把运输和生产的关系看作是以生产为主的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生产以运输为先行,运输又是为生产服务的。根据这种认识,他们确定了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运输的方针。阜新的同志也不是把运输工作内部的各个环节孤立起来,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这种认识,他们在抓运输的时候,又是一环扣着一环,一个革命接着一个革命,既抓运输的组织工作,又抓运输的技术改造,既抓装车工作,又抓运行工作。正因为阜新的领导干部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因而他们所确定的这些方针、措施,所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运输革命,都是符合实际的,是踏实的,是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中引出来的,因而才能收到实效。
从阜新的五次运输革命来看,中共阜新市委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的第二个特点,是发动群众艰苦奋斗;而不是向上伸手,只等外援,这一点很重要。是发动群众艰苦奋斗,还是只等外援,是工作作风是不是踏实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有些做运输工作的同志,对于改变运输落后于生产的面貌也有很好的设想,很完美的计划;但是有一个很重大的缺点,就是这些设想、这些计划,不是建立在发动群众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的,而往往过多地建立在等待外援的希望上。外援要不要呢?要的。但是对于任何企业说来,要搞好生产,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动群众艰苦奋斗。国家的帮助、兄弟企业的协作,都不能代替企业内部的群众运动。如果我们做工作,主要是等待国家增添设备、调给人力,等待兄弟企业的帮助,而不是主要依靠群众、这怎么能踏实呢?
中共阜新市委领导的五次运输革命,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设计、施工、投资、设备、材料,哪一方面没有困难?如果只是等待外援,可以说,哪一次革命也不能成功。然而,中共阜新市委坚决贯彻了发动群众艰苦奋斗的方针,就使这些困难一一得到解决,而且使每一次革命的目标都能更快地实现。第四次革命确定要修建的五条自动装车线,过去一般需要一年半时间才能完成,后来把群众发动起来,只分别用了七天、三十八天、四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工作做得踏实不踏实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看我们的计划、方针、措施,是不是贯彻到群众中去了,被群众所掌握了,把群众发动起来了。计划、方针、措施,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才是真正的踏实了,才能收到实效。
从阜新的五次运输革命来看,中共阜新市委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的第三个特点,是自始至终地抓紧。运输是可以同生产相适应的,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适应的状况又是不断地被打破,需要在新的水平上达到新的适应。从运输工作内部来看,旧的矛盾解决了,也会出现新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自始至终地抓紧;而不是抓了一点,解决了若干问题,就停滞不前了。是自始至终都抓紧,还是解决了若干问题就不抓了,这也是工作作风是不是踏实的一个重要标志。阜新的同志抓运输不是抓一阵放一阵,时断时续,而是紧抓狠抓、抓住不放。在日常工作上是“一日三抓”(列列抓、时时抓、班班抓)、“一月三抓”(月初抓开门红、平时抓日日红、月末抓红到底给下月作准备)。运输革命也不是革一次就完了,而是在第一个革命的过程中就预见到第二个革命的内容,并为第二个革命作好准备;当第一个革命终了时,紧接着就组织力量开始第二个革命。正因为坚持不懈地踏踏实实地去做工作,自始至终都抓紧,阜新的运输工作才能在不断地解决矛盾中不断地跃进,从而不断地适应煤炭生产持续跃进的需要。
凡此种种,说明改进干部作风包括一个极其广阔的领域,它从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着生产。现在,在取得了上半年执行国民经济计划的巨大成就之后,一个新的以粮、钢为中心的全民性的增产节约运动的高潮即将来到。领导的任务就是要预见到这个高潮的来到,促进这个高潮的来到。一切工矿地区都要像中共阜新市委那样踏踏实实地抓运输,这是组织全民性的增产节约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方针和措施,踏踏实实地去做工作,发动群众艰苦奋斗,自始至终都抓紧,在我国运输战线上,必将出现一个新的增产节约运动的高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