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火候”和“刀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2
第4版()
专栏:

“火候”和“刀口”
杨岭
深入基层以后抓什么?最要紧的就是抓当地当前生产中的关键。
领导生产做得好的标准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真正解决了当地当前生产中关键性的问题。
抓关键就要看“火候”,也就是看准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对于生产全局有决定性的影响。
抓关键就要看“刀口”,也就是看准在什么地方什么事情上集中主要力量对于生产全局有决定性的影响。
“火候”和“刀口”不是在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地方都是一个样子,并不是站在一边远远一望就能看准。为什么要提倡干部深入第一线,提倡干部直接参加生产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准当时当地生产上的“火候”和“刀口”。
深入第一线之前,就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下去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生产上的关键问题。河北吴桥县的领导干部就是这样做的。同时进行的农事活动很多,他们下去参加生产的时候就去参加当地当前关键性的生产活动。在开展新的工作的时候,取得先进经验是关键,他们就到条件较好、工作先进的地方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在推进工作平衡发展的时候,突破薄弱环节是关键,他们就到条件较差、问题较多的地方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全局是许多局部构成的;领导干部分头深入许多局部,了解各地情况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通过集体讨论、集体领导,就能更准确地了解全局的关键,更有力地推动全局、指导局部。
关键之中还有关键。从全省全县范围来说,某一项工作是主要的关键;从一个公社一个生产队具体而论,在一般的关键之中还有具体的关键。在特殊情况下,一个公社、一个生产队当前生产的主要关键也可能同全省全县的主要关键并不相同。全省全县的生产关键是粮食作物的田间管理,一个公社、一个生产队在当前田间管理中又各有重点,或者是除草,或者是灭虫,或者是追肥,或者是浇水,或者是排水。在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当前生产关键又有不同。在风灾水灾突然袭来的地方,关键又要暂时从田间管理转到抗灾方面。如此等等。
江苏江宁县委根据全县一般情况,提出了以“积肥、追肥为中心加强田间管理”的号召。这个县的铜山公社有不少生产队田间杂草丛生或者脱水现象严重,可是公社领导干部有一个时期没有抓住当地当时的主要关键,而是一般化地按照“以积肥、追肥为中心”办事。县委第一书记李崇同志到了这个公社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他们抓关键。他们经过调查,根据各队的苗情、草情、水情、旱情,把各队的劳动力重新作了安排,集中主力突击当前本队生产中的主要关键。草荒、脱水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再集中主力追肥、积肥。追肥和积肥,按苗情的不同、肥源的不同,各队不同时期又各有不同的关键,主要力量先要用在“三类苗”上和夏季最大量的沤青积肥上。像这样做,就是好的领导。
到下面去,“学,干,转,帮”,归根结底还是落在“帮”字上。“学,干,转”,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不然,就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下去要“找麻烦”——从“麻烦”中找关键,解决“麻烦”问题。如果不能起“帮”的作用,或者“帮”得不好,那就只能给下面“添麻烦”,至多是给下面增加一个劳动力,也就离开了改进领导方法的本题。
许多同志深入第一线之后,“学”得认真,“干”得起劲,“转”得周到,“帮”得有力。原因就是在“学,干,转”中间都比较明确地抓关键,“帮”得是“火候”,帮到了“刀口”上——也就是在同时并存的复杂纷纭的许多矛盾中,捉住了在当时当地说是决定着全局的主要矛盾。改进领导方法,这是一个核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