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总布局 巧用兵 争主动——黎城县安排使用劳动力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2
第4版()
专栏:

总布局 巧用兵 争主动
——黎城县安排使用劳动力的经验
郝占敖 毕治民
山西黎城县认真摸索研究与掌握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规律,根据整个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以生产为主、农业为主、粮食为主,合理安排劳动力,机动灵活巧用兵,从而掌握了使用劳动力的主动权,各项工作主动,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工业、畜牧、副业、多种经营、短途运输、基本建设等各项生产建设事业也按比例高速度地发展起来。
摸索规律 掌握主动
1958年大跃进以后,黎城县农、林、牧、副、渔、工业、短途运输和基本建设,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全面跃进;不到两年时间,全县的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0%以上。生产建设的高速度发展,劳动力愈来愈显得不足。如何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劳动力,就成为保证各项生产建设事业高速度按比例全面跃进的关键。
如何全面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劳动力呢?研究和摸索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规律,掌握运用这些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使用劳动力的主动权。因之,黎城县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全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规律,进行了认真的摸索与研究。
第一、农业生产:①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搞不好,一波百动,整个生产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大踏步前进。②季节性很强,贻误农时就要影响产量。特别是春耕下种,三夏、三秋时期,贻误几天时间都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③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特别是4月份的春旱、6月份的雹灾、7月份的卡脖旱和风灾,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在劳力使用上不稳定,风调雨顺时用劳力较少,遭灾时用劳力较多。④主要农作物的生长期大致相同,农活很集中,时间性强,机动性小;在劳力使用上很不平衡,春耕下种,三夏、三秋,三个季节用工数约占全年农业用工总数的70%—75%。⑤生产周期长,表面看来间歇性很大,实际上生产的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一环抓不紧,产量就要受到影响。⑥一年庄稼两年,生产准备时间长,事事要为下一步做好准备。一年有了亏空,接连几年都赶不上,在劳力使用上,必须常年保持相当比例的专业队伍。⑦和其它生产(工业、畜牧、基本建设等)联系紧密,农业生产的丰收,并不仅仅决定于农业生产本身。安排劳力时,不仅要看到农业生产,还必须兼顾到其它生产。
第二、公社工业:和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生产一般稳定,使用劳力比较稳定;但也可以机动,劳力多时大搞,劳力少时小搞。
第三、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劳力固定,机动性不大;但可以兼做一部分农活。
第四、林业:季节性很强,主要靠短期突击。劳力使用非常集中,清明前后的春季造林和秋收前后的林业收获季节,用工数约占全年林业用工总数的80%—85%。
第五、副业:除常年性的作坊和短途运输专业队外,主要靠春前秋后农闲季节突击,和穿插农业生产空隙进行。劳力使用上机动性大,便于组织突击。
第六、基本建设:主要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集中在春前秋后进行,第一和第四季度的用工数约占全年基本建设用工总数的70%—75%。
摸清家底 全面安排
在摸各项生产建设事业规律的同时,黎城县对全县的劳动力状况和历年来使用劳动力的规律,也进行了调查研究。
全县共有男女全半劳力三万六千二百多人,其中男全劳力一万五千五百人,女全劳力九千八百九十八人,男半劳力五千五百四十三人,女半劳力五千三百四十二人。每个劳力每年做劳动日数:男全劳力三百五十个,女全劳力二百七十个,男半劳力三百个,女半劳力二百个,共计一千零八十三万多个。另外,全县还有八千二百七十二个辅助劳力,一年约可做劳动日一百余万个。总计,全县全年投工总数约为一千一百八十多万个。这支劳动大军,和大跃进以前比较,妇女劳力的比重大大增加了,体力和耕作经验较前为弱,但是由于技术革命运动的开展,人们掌握新技术却较前为多。
全县共有耕地三十三万亩,种好一亩地每年约需工二十个,共需工六百六十万个;加上三万余亩扩种地(开荒、小块地)的用工数(每亩地十二个左右),全年需工总数约为七百万个。
全县土地分散,水位较高,水利条件较差;必须保持相当比例的基本建设队伍,才能保证农业和其它生产逐年高速度发展的需要。每年用于基本建设的劳动日,一般在二百万个左右。
全县有较丰富的山区资源和地下矿藏,每年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劳动力从事工业、畜牧业、副业、林业和短途运输等生产。
在摸规律和摸家底的基础上,黎城县根据整个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以生产为主、农业为主、粮食为主,全面地进行了劳力安排,确定了各项生产建设事业使用劳力的比例。保证农业生产(田间劳动)占用全县劳力总数的65%;春耕下种、三夏、三秋三个节令,占到70%—75%。
集中兵力 打歼灭战
根据各项生产和建设事业的规律,黎城县在劳力使用上,广泛采用了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常年生产和季节性生产相结合,长期准备和短期突击相结合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大打歼灭战。
全县各项生产和建设事业,除农业生产以外,根据生产规律和使用劳力的特点,都分别固定有一定比例的专业队伍。每支专业队伍都配备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专业队伍既要坚持日常生产,又要为大搞群众运动做好准备工作。专业队伍的劳动力,一般情况下不轻易调动,只是在使用劳力最紧张的季节内,进行必要的压缩和调剂。
全县每年组织四次大战役:12月、1月、2月集中力量大搞基本建设,同时,穿插几次积肥运动;4月份为春耕下种突击月;6月、7月突击夏收、复播、秋苗管理;10月、11月突击秋收、种麦、秋耕。3月、5月、8月、9月为各种生产的交叉时期,组织林业,副业、短途运输、积运肥料等小型运动战。组织大战役时,紧缩各方面的劳力,全力以赴,同时组织工农兵学商多方支援。交叉时期的小型运动战,则互相穿插,机动灵活。
在大搞群众运动,组织短期突击时,黎城县还注意了打有准备仗,打歼灭战。在准备工作方面,除专业队伍的平时准备外,还本着“雨天做的晴天活,闲时做的忙时活”的精神,组织全民全面性的准备。每年开春以前,都要完成全年积肥任务的70%左右;每次战役开始前,都要把工具、器材、燃料和粮食准备停当。在工作安排方面,大战役中套小战役,打歼灭战。如农业生产:6、7月的三夏战役,就分为夏收、锄苗、施追三个阶段。基本建设除较大的工程外,一般工程分期安排,完成一批,再搞一批,做到每次战役中心突出,速战速决。在安排劳力上,留有余地,盘子打的低一点。这样做,力量集中、收效快,有钢能使在刀刃上,也比较主动。
千方百计 挖掘潜力
黎城县安排与运用劳动力的另一个方面,是运用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规律,千方百计想办法挖掘劳动潜力。
一、调剂作物种植时间,早、中、晚播种作物相结合,避免劳力使用上的过分集中。过去割麦和谷子间苗,常常挤在一起;不是误了收麦,便是荒了谷苗。今年全县种植七万余亩谷子,其中六万亩早谷提前下种十天至半月,一万余亩晚谷推后五至七天下种;这样在麦收前,早谷就间完了苗,麦收后晚谷才开始间苗,两种农活都有了较充足的劳力。其它作物的种植上,也注意了合理安排,今年夏收前已基本完成了间苗和薯类、玉茭、棉花的锄苗任务,并有六万亩施了追肥;麦收季节就全力以赴,展开了抢收小麦运动,七天时间全部完成了十三万亩小麦收割任务。
二、根据劳力多少,安排作物种植比例,调整地区间劳动力不平衡的现象。后山地区沅庄等五个公社,土地少劳力多,就多种经济作物、金皇后玉米等用工较多的作物,并适当扩大复播面积。东阳关等七个公社土地多劳力少,就适当扩大正茬小麦的播种面积,增加省工高产作物。
三、提前管理,样样赶前,把农活做在最省工的时期。如谷苗长到一寸半高以前间苗,一个工可间七分至一亩,如果长到半尺高再间苗,就要付出多一倍以至数倍的劳力,而且会影响产量。
四、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改革耕作方法,改革工具,向技术革命要劳力。
五、全县自上而下重视了抓生活、办好公共食堂,办好托儿所和幼儿园,有劳有逸,爱惜劳动力。所以几年来由于支援工业建设,全县的劳动力虽然逐年减少,可是实做劳动日数却逐年增加。1958年比1957年增加29.6%,1959年比1958年增加18.4%,今年预计将比去年再增加10%以上。
预防灾害 两套安排
在各年的劳力安排中,都预计了一般灾害,如果发生大的灾害怎么办?黎城县作了预防大灾的第二套劳动力安排。
黎城县发生较多而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的灾害,主要是:4月春旱下不了种,6月冰雹毁坏小麦和秋苗,7月份的卡脖旱庄稼出不了穗,风灾把玉茭刮倒。
根据灾害发生的规律,在劳力安排上,采取以下对策:
一、在安排各项生产建设的劳动力时留有余地,盘子打的不要过死,以便发生灾害时争取主动。
二、各项工作在4、6、7月都做遭灾的准备,安排出一部分机动劳力,一旦发生灾害能及时组织力量扑灭。
三、无灾当作有灾年,处处从坏处作准备。如4月春旱时期,基本建设占用的劳力还不能全部抽调下来,每年安排工程项目时,4月份的工程要安排的机动一些,春旱一露头,就能马上把基建劳力撤下来,投入抗旱斗争。
四、和自然灾害抢时间,把农活赶在灾害前面。过去小麦的成熟期正是雹灾期,损失很大;以后把小麦播种和收割时间都提前十天,损失就小了。
由于坚持贯彻执行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不断地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掌握了劳力使用上的主动权,黎城县在持续跃进以来的两年半中,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了丰收,其它生产建设事业也得到了全面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