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再多抓一季秋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4
第1版()
专栏:社论

再多抓一季秋粮
江苏省各地区在完成扩大种植晚秋作物的计划以后,又发动群众大种晚晚秋,把晚晚秋也当作一季粮食作物紧紧抓住。这个做法十分正确。
扩种之后再扩种,有那么多耕地吗?多种晚晚秋,会不会影响秋播夏收作物的面积呢?江苏各地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一个办法是套种间作;一个办法是查荒灭荒。泰州采取套种间作的办法,不但晚晚秋面积由去年的十八万亩扩大到二十七万亩,秋播面积也可以比去年扩大五万亩左右。镇江专区只是通过查荒灭荒,就已经种下晚晚秋六万多亩。在春小麦地区,收了春小麦也还可以再种一季荞麦;在南方很多地区,收了夏薯还可以再种一季晚秋薯。缺苗较多的地里可以补种晚晚秋;种得较稀的地里可以套种晚晚秋。零星土地没有利用的也还有。只要瞻前顾后、精心安排,只要深入田间、细查细看,继晚秋之后再种一季晚晚秋,在很多地区都是能够做到的。
晚晚秋要当一季庄稼种,也要当一季庄稼管。种下就要管好。早秋、晚秋、晚晚秋,生长时间不一致,管理的时间正好可以互相错开。种得更多了,农活的安排就要更细致。要根据种得更多的新情况,把作物、劳力、工具、肥料等等排排队,分别先后缓急,确定管理责任,保证有种就有收,多种就多收。在有些地方,晚晚秋是保粮大战的第三道防线,在有些地方是第四道防线;这里的“防”决不只是消极的防守,而是对整个粮食生产战线的胜利起着很大积极作用的一个方面。要把它放在“全国一盘棋”上来看它在全局中的意义。
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在过去受社会条件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现在,人民公社日益巩固地发展,已经有可能更多更好地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发挥多种多收的作用。对于这一点,要有足够的认识。我国冬季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度平行,也就是说从南到北气温相差较大;可是,夏季等温线的分布却大不相同,纬度的影响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不论南方和北方,沿海和内地,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南北相距一万多里,夏季气温的差别并不很大,一般都在摄氏二十到三十度之间,秋季气温一般也都适宜某些作物生长。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有着相当长的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的时间,这对于扩大种植面积是很好的条件。在一定的地区做到“四季常青”,在更多的地区做到“三季常青”,即使不把蔬菜算在里边,光就粮食作物来说,也是完全可能的。江苏省各地发起的扩种晚晚秋运动,把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值得一切有条件的地区注意仿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