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帮助农村人民公社建立科学技术家底 南京农学院人员配套支援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4
第2版()
专栏:

帮助农村人民公社建立科学技术家底
南京农学院人员配套支援农业
本报讯 南京农学院采取“组织配套,专业成龙”的办法,下放八百多师生到江浦县兰花人民公社和溧水县渔歌人民公社,在科学技术、劳动力和新技术设备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援,并帮助这两个公社建立了一整套农业科学技术的家底。
农学院这支“组织配套、专业成龙”的队伍,包括农学、果树、蔬菜、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农业经济及畜牧兽医等各个专业的师生,并配备了政治工作人员、事务人员等一套组织。各专业配合组成的综合队伍,对于综合进行科学研究,全面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这个学院下放在渔歌公社的师生,结合公社万亩水稻丰产方的试验,开展了多种项目的科学研究活动。农学系师生系统观察水稻栽培和生长情况,帮助公社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田间档案”制度。土壤农化系师生配合农学系进行水稻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密植试验,为公社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下放师生结合生产,已开展了四百多项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已经收到显著成果。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人民公社,需要各个方面的技术指导。“专业配套”有利于帮助公社迅速推广各项新技术,培养各种各样的技术人材。农机系师生通过开办训练班,向农民传授了“南农事号B型插秧机”的使用、制造、修理和保管等整套技术,使插秧机很快推广应用于大田生产。畜牧兽医系开办“菌丝饲料”的训练班,为公社培训了三百多名包括十多项专门技术的初级技术人材。农业经济系通过参加公社经营管理工作,帮助各级干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的师生还结合传授技术开办扫盲班、牧童识字班、红专学校等,使社员们在学得新技术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化水平。
南京农学院还以农机具制造设备、农业科学研究仪器、图书等,重点支援渔歌和兰花人民公社。由于“设备配套”的支援,渔歌和兰花人民公社,已逐步建立起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及教育等方面的完整体系。
南京农学院成套下放师生支援农村的做法,是在吸取了以往几次下放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跃进以来,成批的师生下放到农村,以田间为课堂,拜农民为老师,两年来,有三千三百多人分批分期下乡,支援农村约四十万个劳动日。他们在帮助公社改革工具、举办各种训练班,培养农业技术员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深得公社的欢迎。但过去由于下放的师生组织不全,专业分散,仍不能适应人民公社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今年经校党委研究,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把下放农村的师生更好地组织起来,采取了“组织配套,专业成龙”的办法,更有效地支援农业,全面促进了粮食的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