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开发“万宝山”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4
第7版()
专栏:

开发“万宝山”的人们
老猎手的新创造
从密茂的森林中钻出一头野猪,它停下来嗅了嗅,并没有什么危险的征候,于是气势汹汹地冲向前。突然,掩藏在树丛中的一支火枪砰然发射,野猪狂嗥着应声倒地。奇怪的是,那儿并没有什么猎人,火枪完全是在“自动”向猎物射击。……
这种“自动化”的猎枪,是文县老猎手杨迎升的新创造。
杨迎升居住的文县锦鸡沟,山大沟深,森林密布,黑熊、野猪、刺猪、野山羊等害兽出没无常,危害庄稼和人畜安全。杨迎升从十多岁就开始打猎,到现在已五十多年,练就的一手神枪,百发百中。他在门扇上用刀刻划的猎获记录中,野鸟小兽不算,只野猪就打死整整七十头,野山羊一百二十多头。
公社化以后,杨迎升老人在养蜂场工作,度着幸福的晚年。可是这位老人对打猎还有着浓厚的兴趣。
“百果园”老人
武都县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百果园”。在这个万紫千红的果园里,樱桃树上接的是桃、杏和苹果,桃树上接的是苹果和枣,梨树上接的是樱桃和葡萄,……仅仅三十八种果树已嫁接成一百零八种果树了。
这个“百果园”是鬓发斑白的老人张世清一手搞起来的。提起张世清,山区的人们没有不知道的。他在高寒的山区,用温水催芽和间作套种的方法,使庄稼由每年一熟变为每年三熟,树立了山区高产旗帜;同时还把水稻搬上了山。人们都称他为“米丘林”!
这位农民科学家有一个愿望:让山里人吃上又香又甜的水果!几年来,他为此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一次,在桃子成熟的季节,张世清从兰州开会后坐火车回家,途经渭河沿岸一个著名产桃区时,望见红艳艳的大桃压弯了果枝。列车一进站,他就跳下车,赶到桃园拾桃核。等他回到车站时,列车早就开走了,他仍满心喜悦地背着桃核徒步走完余下的一段很长的路程。几年来,他就这样千方百计地收集良种,为了培育新品种,对果树进行了二十几次杂交试验。现在果园的果树已全部接活,早接的已开花结果。张世清在果园劳动时,望着一百多种新果树,常常唱着自己编的山歌:
百果园里百花香,
百果百味样样甜,
吃着果儿赛吃蜜,
心里记着共产党!
深山采集者
在“向野生植物要宝”的口号下,武都县副食品加工厂工人王正瑞带着几个徒工,扛着锄头、背上背斗向深山出发。在山里,他发现生长着大量的野绿葱,剥开葱根皮尝尝略有甜味,他想:“嘿!要是能熬出糖来多好呢!”于是采集了一背斗拿回来作试验。他把葱根皮剥掉放在锅里蒸,然后加水熬,结果熬出一些黑色味甜的粘性液体。经过他和大家一起,多次反复研究试验,再加上一些大麦芽,液体就由黑变黄发亮,成为糖稀了。后来,每百斤绿葱由出糖稀十八斤提高到二十五斤。武都县副食品加工厂采用这种原料后,完全满足了每月作糕点所需的一千多斤糖稀的要求。从而扩大了全厂的生产能力,保证了市场供应。(附图片)
陈志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