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总结群众经验,结合试验研究 莒县采用新措施细管甘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5
第3版()
专栏:

总结群众经验,结合试验研究
莒县采用新措施细管甘薯
本报讯 盛产地瓜(即甘薯)的山东莒县通过干部、老农、技术员三结合,总结历年来地瓜丰产经验,掌握规律,积极促进,适当控制,使地瓜田间管理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这个县今年共种春、夏地瓜七十万亩,每人平均占有一亩二分多。今年的春、夏地瓜不仅栽种早,而且在耕作上实行了一些改革,普遍推行了双行密植和间作套种。为了发动群众管好地瓜,夺取更大丰收,县委、公社党委分别召开了有管理经验的劳模、老农、技术员座谈会,结合“试验田”、“指挥田”内的实际操作,进一步摸清了地瓜生长的规律,找出了地瓜生长管理过程中的“四关”、“四防”,把地瓜田间管理制订出了一个积极促进,适当控制,促进、控制密切结合的操作规程。“四关”、“四防”是:第一、壮苗关。地瓜插秧后,由于根系、茎叶还不发达,抗逆力弱,最重要的是如何加速地瓜醒苗和壮苗。根据老农的经验,春地瓜大约在七至十二天醒苗、生根,二十至二十五天壮苗;夏地瓜大约在三至五天醒苗、生根,十至十五天壮苗。在这段时间内,地瓜苗最喜土壤疏松,最怕草荒、虫害。因此,这时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争取早还苗,早壮苗。主要的措施是适时早锄、防涝、防虫害。今年夏地瓜遇到“堵门涝”,土地板结,杂草丛生,就更必须早锄、细锄,不留棵草。如遇干旱应浇小水,要结合松土保墒。同时,还要及早防治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虫害,并相应地作好间作玉米的墩棵、壮苗管理。
第二、长秧关。壮苗以后,开始长秧。长秧时间大约四、五十天。只要长足了秧子,既抗旱又抗涝,也给攻瓜打下有利基础。这一关最重要的就是巧浇水,巧追肥,巧锄地灭草。一般追一至二遍速效氮肥,每亩每次追人粪尿三千至五千斤,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今年春地瓜大部分剪秧栽了夏地瓜,夏地瓜基肥施的又少,需要多追速效氮肥,以补不足。中耕除草要因地制宜,一般锄二遍较好。锄地瓜需要较好的技术,有四忌一怕:一忌锄不透、锄不严;二忌锄地深浅不均匀,伤了根;三忌锄不净夹垅草,拾不净草,出现“还魂草”;四忌把沟背锄小了。一怕是怕锄地时土埋了地瓜根,多长毛根造成减产。同时,要适时收获春地瓜地内间作的玉米,减少对地瓜的影响;对夏地瓜地内间作的玉米要适时管理,以互相促进。
第三、攻瓜关。地瓜大量长瓜,是在立秋到秋分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内。这时地瓜既怕旱,又怕涝,最喜“黄墒土”(土壤含水率20%到30%)。这时,既要控制地瓜茎叶生长,又要促使瓜块生长。群众说地瓜有三种根:一是毛根,二是飞根,三是块根。毛根、飞根多了都不好,块根多长瓜大。因此,立秋后,要追“攻瓜肥”,最好“处暑”前追完,多追磷钾肥,要化为液体顺缝浇追,因控制茎叶生长,应少追氮肥;如茎叶黄瘦时,也可适当追些氮肥。干、旱要浇水,但防止大水漫灌。如遇雨涝,要立即排水。还要注意通风透光、治虫、培土等工作。
第四、收获关。适时收获可以防止霜冻,保证安全贮存;也为扩大种麦面积、适时播种创造条件。根据气候条件,春地瓜在寒露前、夏地瓜在霜降前收刨为宜。鉴于今年地瓜面积大,应适当提早收获。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达到田间管理高标准,全县自上而下建立了地瓜管理指挥部、指挥所和领导小组,由各级书记分别挂帅,加强领导,并将全县十七处公社划成三大片,由县委书记、常委包干负责,坐阵指挥。为了掌握基点,总结经验指导全面,县委书记处书记王安成在爱国公社同全国劳模吕鸿宾、老农、技术员等人建立了地瓜千亩丰产指挥田,从中总结经验,指导全县。在当前的锄地灭荒中,全县已有三十六万亩春地瓜普锄一遍,夏地瓜锄了三十一万亩,追肥二十五万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