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坚决争取晚稻超早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5
第3版()
专栏:

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坚决争取晚稻超早稻
中共湖南南县委员会
南县今年晚稻面积将扩大到四十五万亩左右,从目前来看,各项工作一般做得扎实,底肥多、质量好、犁耙工夫细致。在水利条件方面,自流排灌面积可达70%左右,非特大自然灾害,水旱无忧。特别是党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加上广大干部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革命干劲更足,联系群众更好,为晚稻超早稻提供了有力保证。经过了连续两年大跃进,我们已经积累了晚稻超早稻的丰富经验,如华阁公社一万七千六百多亩晚稻,去年平均亩产五百二十多斤,比早稻增长4%。全县亩产八百斤以上的丘块有一万二千多亩,彻底地打破了晚稻不能超早稻的迷信。所有这一切,都为晚稻大面积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不仅说明了晚稻超早稻的可能性,而且也说明了晚稻超早稻的可靠性。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今年晚稻生产上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一,今年的晚稻面积大(比去年多50%,比早稻多40%),培育管理的工作量随之增多,特别是新扩了很多晚稻田——湖荒甩亩、沟港挖压等,田间管理工作更是倍加复杂。第二,去年冬季气温高、冰雪少,害虫死亡率低,如螟虫死亡率就比1958年减低47%,因此,今年螟虫、浮尘子、稻苞虫等为害晚稻的可能性较去年增大。第三,晚稻底肥虽然一般较多,但分布不大平衡,还有10%的晚稻田严重的缺乏肥料。第四,由于早稻推迟了几天成熟期,部分晚稻秧龄达到了五十天以上,秆长叶茂,插下后如管理不当,容易倒伏,延长禾苗“回青期”。第五,插秧时间要比去年推迟几天。
“田在人种,事在人为”。在争取晚稻大面积丰收的道路上,虽然存在着以上的一些困难,但这毕竟不是主要的。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红旗,充分地估计到我们的有利条件,也恰当地估计到某些困难条件,针对今年晚稻生长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决采取各种早熟高产措施,力争实现晚稻大面积高产,确实是完全可能的。在具体措施上,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条:
及早查苗补蔸,闯过全苗关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是每亩总穗数和总粒数的增加,而总穗数的增加,首先必须保证有适当数量的本秧,依靠主穗,争取分蘖,达到穗多粒多的目的。麻河口公社千子红大队华红生产队第一作业组去年有一丘秋后四天插秧的旱秧田,由于密植4×7寸,每蔸插秧十二至十四根,结果每亩达到了二十五万苗,单产达到五百六十六斤。而相连一丘晚稻田,“立秋”前八天插秧,由于每蔸只插得五至七根,总苗数太少,结果单产仅五百二十斤,从这里来看,保证本秧有足够的根数,还是晚稻增产的重要一关,晚稻插下去以后,要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一次查苗、扶苗、补蔸工作,做到带秧逐丘检查,行行走到,边查边补、浮蔸扶正、缺蔸补蔸、蔸小增苗。
合理追肥中耕,突破分蘖关
争取更多的有效穗数,是晚稻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县农科所的试验分析,晚稻在分蘖期所需的肥料占全生育期的40%以上,所以分蘖的早迟和多少,与肥料的供应关系最为密切。育才公社爆破生产队第七作业组1959年有一丘三亩大的“湾八丘”用粳稻“松场261”良种,插秧后八天进行第一次中耕追肥,每亩施大粪五担,结合第二次中耕,每亩又追化肥七斤,由于做到了早中耕、早追肥,晚稻平均亩产量五百二十斤,比早稻增长25%。又因晚稻生长期长,加上粳稻需肥更多,因此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晚稻不要粪,只要秋雨喷”那样,而必须施足底肥,并应多追肥、早追肥、巧追肥,特别是在今年晚稻较去年迟插几天的情况下,一定要积极地增施肥料,掌握早追原则,防止发生脱肥现象,以满足晚稻生长发育的需要,保证早熟高产。追肥宜结合中耕分次进行,一般追肥三次。晚稻活蔸后,及早追施分蘖肥,结合第一次中耕,每亩施用硫酸錏十至十五斤或腐熟了的人粪尿五至六担。实行稻草还原的田,一定要追施速效性肥料,接济需要。这次追肥后,对禾苗生长不好的而底肥又缺少的田应结合第二次中耕再追施一次分蘖肥,达到及早消灭三类禾,对禾苗生长较好,田底较肥或酸性较大的田,则应结合第二次中耕每亩打五、六十斤石灰。当晚稻拔节以后,幼穗分化和发育期间,施穗肥的效果极大,一般比不施穗肥的田要增产10%以上,必须普遍推广这种施肥办法。追穗肥以氮肥为主,适量配施磷钾肥。除多追肥、早追肥以外,还必须强调巧追肥,即要看田、看苗、看天追肥,作到对症下药,以利晚稻大面积早熟高产。
晚稻中耕宜早不宜迟。一般以二至三次中耕为宜,禾苗活蔸开始分蘖时,踩第一次草,实行重踩、深踩,要把早稻禾蔸埋入下层,调和肥分,促使新根快长。相隔七、八天后,要踩第二次草,这次踩草宜浅,以防伤蔸;迟插的则采用抓草动泥方法,避免延长分蘖期。第三次中耕要求普遍抓草。
合理灌溉,促使晚稻提早成熟
晚稻从插秧到收获,气温由高到低,后期还可能遇到寒流。因此,灌溉水层的深浅,必须按照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来决定。从插秧到“回青”,这时气温高,宜深灌一些;如温度转高,在部分水源充足的地区,中午可换水一次,降低泥温,使秧苗在最适宜的温度下,及早回青。但湖田甩亩、沟港挖压田,泥温较低,以留浅水为宜。为了扎根深、防止后期倒伏,在拔节前后,要结合中耕落水晒田一至二次,增加土壤空气,促使有机肥料分解,使根往下扎,防止倒伏;落干时间一般以三至四天为宜。禾苗拔节直到抽穗扬花,是幼穗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需水较多。因为这时正是雌雄蕊形成和花粉充实时期,不能缺水,否则影响受精,而晚稻抽穗时又正是气温逐渐下降的9月,气温变化很大。因此,在正常天气情况下宜浅灌,如遇寒流,要深灌一些,提高泥温,保持植株温度,对抽穗扬花有好处。扬花后到乳熟期,随着禾苗老熟程度的增加,需水量逐渐减少,而且气温较以往低。这时对禾苗生长良好的,可自然落干保持湿润状态;对禾苗生长差的,仍应保持一“皮”水,待低头散子后,即将田水完全放干。
猛攻巧打,及早消灭病虫害
根据历年观察结果,危害晚稻最严重的是螟虫、浮尘子、稻苞虫、稻纵卷叶虫和稻瘟病等。这些病虫害是晚稻丰产的“劲敌”。去年,我县农场有一丘晚稻田,因打药不及时,除虫次数少,枯心苗占整个株数的10%以上;而县农科所一丘丰产田打药适时,结果枯心苗仅占整个株数的0.1%。由此看来,病虫害是完全能够通过人的努力战胜的,问题绝不在于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完全取决于人为的防治。
近据各地检查及县病虫测报站的预报,8月上中旬,三代螟虫除危害少数迟熟中稻和早插一季晚稻外,主要是分布在分蘖盛期的早插晚稻和迟插一季晚稻田里。在这期间,还可能遇上浮尘子的第三次高峰和稻苞虫的第四代为害。9月上中旬,当四代三化螟盛发时,晚稻正处在孕穗和抽穗期,这是防治虫害、确保晚稻丰收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关。由于这一代螟卵的盛孵期拉得很长,加上可能遇上的浮尘子的第四次为害高峰和穗颈稻瘟的发生,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防治,必须根据病虫害发生和水稻生育阶段的相互关系,以保穗为主,分批分类施药捕杀。总之,在病虫发生期间应根据各个时期病虫的发育特点,狠狠地抓住关键,采取病虫兼治的技术策略,组织大规模防治战役,统一行动,全面进剿,猛攻巧打,速战速决,在短时期内突击完成大面积防治任务。为达到以上目的,在组织上,各地要建立健全和巩固现有防治组织,加强党的领导,确定专人负责,经常深入田间检查,准确地发出病虫情报,并要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做到人人知虫情,个个懂技术。在办法上则采取“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方针,利用湖区水源方便的特点,普遍推行深水灭螟的有效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