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回忆在朝鲜演出的日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5
第8版()
专栏:

回忆在朝鲜演出的日子
越剧演员 王文娟
朝鲜,这个英雄的国家,我亲眼目睹过她的人民是多么坚强刚毅,不屈不挠!那气概,就跟祖国人民一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也亲眼目睹过她的河山是多么清秀美丽,多姿多娇!那风光,就跟祖国的江南相仿。
1953年4月到年底,我在那里生活了八个多月。八个月的时光不算长;八个月得到的锻炼和提高,却叫我一生难忘。
我是随我们剧团一起去慰问演出的。当一跨过鸭绿江,我觉得人人都变得严峻起来。美国强盗在朝鲜土地上甩下了多少颗炸弹啊!房子全炸掉了,城市没有了,但是朝鲜人民屹立不倒。有一个形象,至今十分清晰地留在我脑海:薄暮中,一队小学生,忽然在远远的废墟颓墙间出现,一个个背着书包,头都昂得高高地,唱着歌儿,踏着碎瓦破砖,整齐地前进着。仿佛是放学归去,可又像在操练。朝鲜同志告诉我们,在战斗里成长起来的朝鲜孩子们,没有老师、大人教导,他们已经自觉地模仿人民军战士,发誓要回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当时立刻深深相信:这样的人民是永远也不会被帝国主义的任何暴行所吓倒的!
那时,美帝国主义在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大武装打击下,在世界人民舆论的压迫下,不得不勉强坐到板门店的谈判桌旁。但是它不甘心灭亡,飞机大炮不断侵扰。我们当然不会让它占便宜,狠狠地还击。你不停战,再吃你一个山头。因此每日里炮火连天,这样,我们倒有机会受到炮火的洗礼,胆子越炼越大,斗志越炼越坚强。为了把戏送到最前沿,我们常常冲过几道封锁线。尽管封锁线上敌人炮火不停,我们从不后退。
演出的时候,敌人大炮常来骚扰,电线打断了,舞台上电灯灭了,立刻,观众从四面八方射来几百道手电筒光,用以代替灯光,使演出不受阻挡。他们高擎电筒的手一动不动,稳住光芒,直到终场。
还记得有一次,是演西厢记,我饰莺莺,正演到与张生花园夜会的时候,全场屏息静气,忽然我背后叭的一声枪响。我心里一惊,知道是防空警报,来了敌人飞机。一看观众,依然全神贯注看我们演戏,我一定心,也就全神贯注沉进角色规定的情景中去。面对这样无畏的人民,我不由得混身是劲,管它是“黑乌鸦”(侦察机)还是“老母鸡”(轰炸机),生死置之度外,即使牺牲,我也心甘情愿!
剧团带去的戏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和《西厢记》,朝鲜人民非常欣赏。戏一完,他们常常带着满腔激动,跑过来用手势讲:“明白,明白,享卡其(一样)……我们也有春香,春香!”这样我们就起意要把春香传改编成越剧介绍给中国观众。这个想法一提出,可真忙坏了朝鲜同志。单单寻找剧本这一桩事,有多少朝鲜同志奔忙!专家在牡丹峰的地下室里翻寻劫后残书,房东阿爸基到处访觅古本,连朝鲜人民军的军事电话里也出现过寻找这个剧本的通话。结果竟然收集到古今各种版本有八种之多。然后,就在三八线上的松岳山脚下,演员们跟着朝鲜老师跳起剧中端阳节的菖蒲舞。房东阿妈妮常常就在一旁热烈地打着节拍,嘴里喊着发音和汉字相同的春香的誓言:“一心,一心!”
朝鲜人民是极其坚强乐观的,我很少见他们谁掉过眼泪。那怕刚刚轰炸完,就连妇女小孩也立刻从瓦砾堆里站起来,拍拍身上尘土,看看被毁灭了的家财,一声不哭,一面骂着美国强盗,一面重新筑洞建家。但在我们离别朝鲜的那些夜晚,我常见他们泪涕纵横。有一夜,我出门一看,发现村里家家点起一支蜡烛,通宵达旦。烛火映着苍苍白发,我们的阿爸基和阿妈妮忙忙碌碌,千方百计弄着好吃的酒菜,好看的礼品。分别的时候,真正依依难舍,彼此泪眼相对,紧抱不放,一任晶莹的泪水湿透衣衫。这是悲伤的表现吗?绝不,这是海一样深、天一样高的友情结晶啊!那晚上,我还收到一位人民军战士寄来的一封信和一面鲜红的朝鲜国旗,他说这旗是一位坚强不屈地辗转反抗美国兵的朝鲜妇女送给他的,现在转赠给我,要我牢牢记住中朝人民用鲜血凝结成的友谊。……如今什么时候一打开旗帜,我就热血沸腾,无数坚强杀敌的朝鲜儿女的英雄形象,就在我眼前显现。她们帮助我塑造了春香这位三百年前的朝鲜妇女坚决反抗强暴的形象。
回到祖国以后,常常收到他们的信,不叫我王文娟,却称我为“祝英台”,说他们要给“祝英台”献上朝鲜山头盛开的杜鹃花,献上朝鲜妇女穿戴的美丽裙衫。我给他们回信,自称为“春香”,要向他们祖国优秀女儿的榜样学习。
离开朝鲜整整七年了,种种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仿佛才是昨天的事。在这“八·一五”十五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我禁不住万分激动,思念着朝鲜的亲人们,多么渴望再到英雄的朝鲜去一次,看看他们在废墟上建设起来的美丽城镇,看看亲爱的阿爸基阿妈妮,到新建的瑰巍的大剧场去欣赏和学习他们蓬勃向上的艺术表演,到碧绿的山峰上去采一朵金达莱,到清澈见底的河流旁和你们一块高唱一曲“坚决反对美帝、建设社会主义”之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