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小组开大花结满跃进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6
第4版()
专栏:上海通讯

小组开大花结满跃进果
江南造船厂通讯组
思想、生产、生活一齐抓,
遍开全面跃进花;
条条工作播下种,
归到小组结大瓜。
上面这首快板诗,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广大工人和干部的体会。这个厂自从今年5月份开始大抓小组工作以来,许多小组出现了全面跃进的局面,先进的小组更先进了,后进的小组也跟上来了。黄浦江岸,升起了成百面的全面跃进小组红旗。我们访问了其中的邬显康小组和金天寿小组,这里要介绍的是这两个小组的点滴情况。
毛主席著作指方向
这些小组,都把学习毛主席著作作为小组生活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思想,给了他们不可估量的力量与智慧,推动了他们的生产。管阀车间金天寿小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小组原来有二十六人,随着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在全厂调整劳动组织时进行了调整,全组只剩下十六个人;平均技术等级不到三级。今年5月,也就是组织调整后的第一个月,这个小组的任务增加了两倍多。以往只做修船中的镀锌、蚀字工作,现在造船线上的镀锌、蚀字工作也并到这个小组里。同时,在这个月里还要完成一条镀锌生产流水线的技术革新项目。当时小组里就有人反映:“人手少了三分之一,任务多了两倍多,既要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又要搞流水线,弄不好两头落空,那才糟糕哩!”也有人说:“这个月是一个人顶三个半人的生产任务,那里还有力量搞流水线?还是顾一头保险!”还有人说:“搞镀锌流水线要铺三百七十米的耐酸水泥地,我们不懂浇水泥技术,还是等基建科来搞吧!”说来说去是生产、革新无法兼顾。
小组长金天寿是个共产党员,他始终没有动摇,在核心小组研究后,他把小组情况一五一十向党支部作了汇报。支部书记思考了一会说:“不要急,你怎么忘了:‘方向不明学理论’,领导大家把毛主席的《矛盾论》好好学习学习,就会找到办法的。”
开始学习时,大家觉得学不进去,讨论时只有组长一个人发言。这时支部书记来了,一面辅导,一面引导大家先从日常生活问题上寻找矛盾。弄清什么叫矛盾后,同时也明确了解决矛盾的办法。谈到后来,话题自然地转到了小组为了满足国家大跃进的需要就要努力提高生产。但人手少和任务重有矛盾。有人就说:既要完成生产计划又要搞革新能否两全其美。这样话题又转到了为什么矛盾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问题。通过讨论,大家都认识到:抽人出来搞革新与完成生产计划是有矛盾的,但革新搞成后,生产计划就可更好地完成,因此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讨论步步深入,话题又转到内因与外因的问题上来。大家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学习浇水泥技术,这样就不必等基建科有没有空了,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一学习,方向明确,信心足了,大家一致同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各项工作妥善安排,生产时间搞生产,业余时间搞革新,两条战线同时并进,并立即派人到基建科学习浇水泥技术。大家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以后,生产搞得轰轰烈烈,革新搞得热火朝天,两方面的进度都非常快。在当月15日就提前完成了镀锌流水线,20日又提前十天完成了红5月的跃进计划,真正做到了思想、生产、革新等全面跃进。从此以后,这个小组就把学习毛主席著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生产未动革新先行
今年4月的一天,大雨滂沱,整天不止,安装车间邬显康小组在外场工作的组员们都无法去工作了。大家等在车间里无事可干。因为内场工作又不多,用不了这许多人,眼看着造成了大量的“窝工”。邬显康十分焦急,在大跃进的时代里,时间就是宝,怎么能眼看着白白浪费掉呢!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办法:大家坐下来动脑筋,为下一步工作搞革新。整个小组整天地坐在一起研究工作的机会是很少的,这一天大家你提一个办法,我想一个主意,人多智慧广,居然搞出来好几件技术、工艺的革新。天晴以后,这些革新项目发挥了威力,使工作大大跃进了一步。邬显康仔细一琢磨:这不是一条很好的经验吗?这叫做“生产未动,革新先行”。这样做,可以不再像过去那样“阵上磨枪”搞革新,革新搞成,工作快完,不能充分发挥革新作用的缺点。他向全组谈出了这个新发现,大家都认为很对头。
和平七十二号六千吨海轮开工了。船台周期十分短促,只有二十多天,比1958年大跃进的和平二十八号的船台周期还缩短了将近三分之二。邬显康小组可以占用的时间只有五天五夜,但要完成过去十四昼夜的工作量。邬显康想:单单拉线、照光在和平二十八号上就花了四十八小时,五天五夜可太紧了,一定得革新。于是他运用了“生产未动,革新先行”的经验,决定跑在时间前面,先拉一次预线,为正式拉线打好基础。这个建议在小组里一提出来,大家都说是好主意。但是困难很多,造船车间的大接头没焊好,傍板没装齐,在焊装时船会变形,预线等于白拉。大家针对这个困难进一步探讨,认为船体变形一定有个规律,能找出经验数据来就可以干。他们把这个想法请示了党总支,总支书记热情地夸奖他们主意想得好,鼓励他们大胆去干,并且说:“困难背后是成功,困难里边有学问。”
得到了党的支持和鼓励,大家信心更足,马上派人到造船车间去找有经验的老师傅、技师们讨教。凭着老师傅们的丰富经验,算出了因焊接时钢板变热可能变形的经验数据,邬显康小组根据这个数据,在船体工作还没完成的时候预先拉了一次线,等船体工作一结束,邬显康小组正式拉线、照光,只用了四个小时,比和平二十八号的四十八小时整整快了十一倍。“生产未动,革新先行”的经验,更肯定是个积极的好经验了。根据这条经验,他们在船还没下水以前,又搞出了机器安装的革新。在机器安装的过程中,又在搞试车、试航的革新了。
计划化整为零
怎样把生产计划落实到小组每一个人,使人人明确奋斗目标,保证计划提前实现,这在江南造船厂的若干小组里,已经不算一个问题了。以邬显康小组为例:4月,生产组长邬显康接到很多施工卡,卡上面把施工的项目写得密密麻麻,每个工程项目下面都清楚地标明多少定额工时,从几个小时直至成千上万个小时。这在过去,组长只要按工程项目分配,指定你做这样,他做那一件就行了。大家混在一起干,谁好谁孬不知道,大家完成任务了,这才知道小组完成计划了,不能进一步充分发挥小组每个人的积极性。这次,抓了小组以后,邬显康不再那么干了,他决定把计划落实到每个人,怎样才能落实到每个人呢?邬显康小组一讨论,大家觉得应该来个“化整为零”的办法,把一项大工程按照各道工序化成若干小工程。接着,核心组就把每一个小工程的定额工时拟订出来,征求全组意见,经过组员修正补充后正式公布。这样做的结果,组员们人人对计划心中有数,天天抓紧时间完成定额。下班后,工人都向班长报账,班长每天结算,谁超谁脱,指标牌一天一个样。厂里规定的“和平七十二号”轮主机安装工程定额是四千工时,小组化到最后,压缩了一千多工时,而且项项工程又提前完成了。
下班以后
在江南造船厂,过去,一提起邬显康小组,大家马上会把它和苦干连起来。原来他们一天到晚只知道干,几天几夜不下船台,急得车间主任上船台赶他们下来。现在,你再去看看,可就不同了,在工作的八小时内,他们是分秒必争。工人有这样一首歌谣:“预备铃响,无人‘白相’(玩);上班铃响,鎯头叮当;下班铃不响,手不离‘家生’(工具);做足八小时,分秒也不让。”八小时以外,又是一番景象,上课的日子,大家都去上课,工地上静悄悄的。在不上课的日子里,车间外面的空地,就成了运动场,拔河的拔河,打球的打球。邬显康是乒乓球选手,下了班,他就去找他的对手;刘仁松是举重大力士,下了班,就去举他的杠铃。傅丽娟是出色的歌手,她不但会唱,还会编,常常把自己小组的事情,编成歌子,教大家唱,悠扬的歌声,在黄浦江上荡漾,一天的疲劳,就跟着歌声消失了。老工人孙永庆不喜唱歌,也不要打球,有了点空,就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打太极拳,做广播操。过去,他经常腰酸背痛,经过几个月的文体活动,人好像年青了,力气也大了。
小组抓了劳逸结合,抓了文体活动,人人精神饱满,生产更有劲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