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节约非生产性开支 少用非生产人员 克勤克俭加速生产发展 北京宣武钢铁厂提前完成全年生铁生产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7
第3版()
专栏:

节约非生产性开支 少用非生产人员
克勤克俭加速生产发展
北京宣武钢铁厂提前完成全年生铁生产计划
本报讯 北京宣武钢铁厂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千方百计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减少非生产性的基本建设和人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生产。今年上半年,这个厂生铁、矽铁和钢的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一倍、三点七倍和三点五倍。到7月底,全厂的生铁产量已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国家计划。进入8月,又超额完成上旬生铁生产计划,比上月同期提高13.4%。
这个拥有九座小高炉和四座转炉、电炉的钢铁厂,是1958年用城墙上的旧砖,在一个野草丛生的苇塘上兴建起来的。现在全厂职工仍然保持着建厂时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工厂办公室主要还是建厂时留下的工棚,哪里破了就修补粉刷一下,他们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办公,也照样把全厂的生产等工作办得相当出色。厂里的托儿所、理发室、俱乐部等,也都注意节俭,事情要办好,钱要花得少。全厂非生产性开支不断下降,今年7月跟今年4月相比,办公费、出差费就减少了一半左右。
工厂的生产虽然飞跃发展,但非生产人员却增加得很少。去年2月,全厂一百多名干部中有二十多名科室干部下放到车间和生产第一线,扩充生产第一线的力量。今年,生产进一步发展了,工厂根据需要增加了必要的科室,但干部占全厂职工的比数却由去年的4.7%下降到4.5%。他们的办法就是在各级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原则下,实行兼职、缩减不必要的事务,精简会议,改进工作方法等,由少数人办更多的事。
这个工厂在勤俭办企业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思想斗争的。开始办厂时,有少数职工认为自己厂小,力量薄弱,只好将就节约些。后来工厂扩大像个大工厂了,于是有人就提议工厂盖个电影院、买电影机等。工厂党委针对这种思想及时进行了教育,说明城内电影院很多,不需要自己搞一套。并组织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展开鸣放辩论。通过辩论,广大职工进一步认识到勤俭办一切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是党的优良传统,大家贴出了许多增产节约的大字报,使爱厂如家、勤俭建国的风气大大发扬。根据群众意见,工厂加强了财务管理,党委副书记、副厂长亲自检查开支,可以不办、少办或缓办的非生产性的建设,尽量想法不办或缓办。厂里女工多,有许多儿童要入托,人事科、总务科和工人们想法把旧工棚修了修,买了些旧床,收拾收拾,就办了一个工厂托儿所。干部和工人还用自己的双手,填平工厂周围的苇坑,自己兴修马路、广场,建立了简易生活服务部、理发室等,职工都很满意。
在提倡节约非生产性开支的同时,这个厂特别强调增加生产。他们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克勤克俭地对全厂小高炉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以前三号红旗炉风温风压提不高,影响高产,有人认为非增添热风炉和鼓风机不可,但是工厂党委书记和工人们一起研究,加大了进风管道和出风口,把热风炉回旋式进风改为波浪式,减小风的阻力,提高了风压,没有增加新设备,就使这座高炉的日产量由十三吨猛增到二十二吨。生产大幅度增长,原料材料需要量大,职工们就采取各种措施节约原料材料。他们和科学研究机关合作,采取干部、工人、技术员“三结合”的办法,用很少的钢材制成矿石淘洗机,将矿石加以精选,并把洗选出来的矿粉用土法制成烧结矿,供高炉使用,既合理利用原料,降低了铁矿石的消耗,又增加了生铁产量,而且做到了少花钱或不花钱。以前焦炭在厂内要经过两次运输才能入炉,由于多次装卸和车压人踩,浪费很多。工厂党委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派干部到料场跟班劳动,帮助设法减少了一次装卸作业,制订了管理制度,既保证了对高炉的供应,每天又节约了二十个劳动力和二十六辆运输大车。这个厂还采取高炉铁水直接装入转炉炼钢的办法,省去一个冲天炉和十五个劳动力,并把小高炉煤气利用来烧锅炉,节省了大量原煤。此外,全厂开展了原料综合利用,用炉渣做水泥,自产化工产品等,也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全面跃进。(附图片)
北京宣武钢铁厂职工为了节省建设投资,自己动手建设热风炉。图为厂长陈宏亮、团委书记支占仁和各科室干部在修建热风炉。
本报记者 安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