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永远勤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7
第3版()
专栏:

永远勤俭
吴滤
不少人都知道有一个宣武钢铁厂。知道它,倒不是因为这个厂有什么特别大的规模,或是特别先进的设备;宣武钢铁厂的出名,是勤俭起家的缘故。1958年9月,当这个厂诞生不过两月,还只有两座小高炉的时候,北京日报就曾经以头版头条的地位报道过他们勤俭办企业的感人事迹。原来,这个小厂是在一个苇塘上用城墙上的旧砖建起来的。建厂前,那里除了丛丛苇草以外,只有一个农业社的猪圈和一间饲养员住的小土房。建厂后,这个小土房变成了工厂的办公室。当时,厂里的工人做诗说:“不比吃来不比穿,只比苦干和实干,今天流下幸福汗,要让子孙万代甜。”
如今,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今天报上的消息说,宣武钢铁厂已经成为拥有九座小高炉和四座转炉、电炉的钢铁厂了。生产的发展,真应该“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然而,在宣武钢铁厂也有“依然故我”的地方,这就是全厂仍然保持着建厂时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办公,主要是在建厂时留下的工棚里;托儿所、理发室、俱乐部等等,也都是既要办好,又要不多花钱。非生产性的开支尽可能少用,非生产的人员尽可能少用,生产上要花的钱也尽可能地节省。这种一贯勤俭的作风,很令人感动。
一个企业,在物质条件很困难的时候,没有叫喊困难,靠着勤俭起家,是很可贵的;到了物质条件好了起来,也还保持着勤俭的作风,是更可贵的。有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物质条件好了起来的时候,有些人往往是很容易忘掉了俭字,而接近了奢字的。宣武钢铁厂的生产发展以后,不是也有人有过“工厂像个样子了,应该盖电影院、买电影机了”的思想活动吗?只不过少数人所想的这条由俭入奢的路被广大职工堵住了,勤俭的作风在同这种思想作斗争中继续得到发扬。
我们是主张永远勤俭的。由俭入奢的道路,在我们的国家里永远是“此路不通”。道理很简单。奢是剥削阶级的作风,他们以挥霍浪费来显示自己的豪华。这是没落腐朽阶级的表现。俭则是劳动人民的美德,劳动人民节衣缩食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先进阶级朝气勃勃的表现。我们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新兴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就应保持工人阶级的美德,永远不走由俭入奢的道路。
当然,俭和奢的斗争还是会有的。因为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以为物质条件好了起来,就可以不要勤俭了,就可以由俭入奢了,从思想认识上来说,是不了解勤俭办企业是任何时候都应该贯彻的长期的方针;从对物质情况的估计来说,是不了解我们国家的物质条件虽然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是“一穷二白”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仍然需要努力;从社会原因来说,则是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一种表现。宣武钢铁厂拒绝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坚持勤俭的作风,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很值得我们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