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昌五公社坚持田间积肥施肥量逐年增加 一九五九年积肥制肥送肥比往年约节省劳、畜力百分之六十 消灭了少施或不施肥的地块,做到了因地施肥,先施肥后翻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7
第4版()
专栏:

昌五公社坚持田间积肥施肥量逐年增加
一九五九年积肥制肥送肥比往年约节省劳、畜力百分之六十
消灭了少施或不施肥的地块,做到了因地施肥,先施肥后翻地
本报哈尔滨16日电 黑龙江省肇东县昌五人民公社从去年开始大搞常年田间积肥,现已成为经常的制度,收到了巨大效果。肥料的数量大大增加,质量大大提高,但是所花费的劳动力和畜力则大大减少。
今年以来,这个公社仍继续坚持田间积肥制度,各区、队都有专人、专马、专车常年搞积肥,平均每一百五十亩地就有一个五米宽、三十米长的粪坑,所积造的绿肥数量不少,质量也很好。到8月初统计,全公社在田间积的肥和在村内积的肥,共有五亿六千多万斤,约占明年施肥量的30%多。目前,这个公社还正利用伏天的有利时机,大搞田间积肥。
昌五公社从大跃进以来,开展了群众性的积肥造肥运动,施肥量逐年增加。但是,用工量很大,全年积肥、造肥、送肥所占用的人工、马工,占田间用工量30%—40%,使劳力、畜力极其紧张。由于用工量很大,农忙时就难于进行,只好在夏季和冬季突击积肥、造肥,在春播前突击送肥,严重影响了粪肥数量的进一步增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即使如此,还往往发生不是施肥挤了其他各项生产,就是其他生产挤了施肥的情况。例如有时因送肥推迟了播种期,有时因要按期播种又出现远地施肥少或不施肥的现象,影响全面增产。
为了适应实现农业生产持续的全面的跃进的要求,他们根据上级指示,积极研究既能增加施肥数量、提高粪肥质量,又能减少用工量的措施。他们分析了粪肥工作用工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是:一般肥料中掺土60%以上,这样多的土既要从田间拉回来,又要拉到田间去,人力、马力大部分消耗在这里了。为了解决把土拉进拉出的问题,他们采取了田间积肥的措施,在田间建立积肥网点。就是在地头地边划出一片地,作为长期的固定的积肥基地,把纯粪送到田间积肥点去,再掺土、掺草、掺水进行沤制。沤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堆沤,即是堆积一层杂草、一层粪便、一层土,层层浇水,保持湿润,四周用泥封闭,越堆越高。冬季为了保温醱酵,用秫秸夹障子,把粪堆围上,在粪堆与障子中间填塞苞米叶子或“格荛”,堆顶盖上黄粪。这种办法,粪堆要大,小了不行。另一种是坑沤,即是挖一个大坑,坑不能太小太浅,在坑中铺一层土、一层粪、一层“格荛”或杂草,并不断灌水,把坑装平后坑口用土封闭。夏季七天左右即可沤好,春秋十天到半月也可沤好。沤好后起出堆起来,继续再沤,可以常年进行,数量既多,质量又好。
这个公社由于采取了这种办法,1959年仅田间积肥即达八亿七千多万斤,加上村内积肥,共达十一亿零九百九十三斤,比1958年总积肥量增加48%,每亩施肥量增加了三千八百余斤,并且大大提高了粪肥质量,全公社彻底消灭了生粪下地。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畜力,不仅不再往返运土,就是把纯粪运到田间积肥点,也大部是社员下地时顺便带去的:施肥时,粪肥就在地头,也省去了长途运输。全公社共有车辆四百八十辆,1959年如果全部是村内积肥,车辆全部出动共需一百一十天才能送完。实际上今春仅仅二十八天就送完了,还没有感到紧张。和往年比起来,积肥、制肥、送肥总算在一起,约可节省劳力、畜力60%左右。并且做到了块块地有粪肥,消灭了少施肥和不施肥的地块。由于田间积肥是就地积肥,从而做到了因地施肥。由于田间积肥是常年进行的,可以随时施肥,随时追肥,可以秋施肥,伏、秋、春翻地都可以先施肥后翻地。同时把村内粪便和堆肥经常不断的运到田间去,可以大大促进环境卫生的改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