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8
第4版()
专栏:


乔园
在推行“二五制”过程中,县、人民公社、管理区各级干部,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生产小队去,对那里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工作全盘负责。这就是干部包队。
对一个生产小队的任务全盘负责,应当怎样去工作呢?不是一个人去干,而是去帮好基层干部。帮助基层干部出主意、想办法,健全和改进工作制度,帮助基层干部提高领导工作的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这就是说,帮助他们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走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这样,事情就会办得更多、更快、更好。基层干部勤勤恳恳地在当地劳动和工作了许多年,对于他自己所负责的一个小队的生产,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情况,是了解的。他们一般都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工作上有许多高明的主意和办法。下去的干部要善于做“伯乐”,去发现他们好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提高一步,建立起必要的工作制度,帮助他们把好主意、好办法,总结提高,并且广为传播。同时要帮助和启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实际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样,包队干部在这里的时候,这里的工作是先进的,包队干部一旦离开以后,这里的工作也仍然会是先进的。这才算达到了“帮”的目的。
有些包队干部热情积极,看到队里工作很多,任务繁重,往往把许多事情都包揽起来,自己去干,结果,下去的干部忙得不可开交,而那里的基层干部却在旁边没有多少事情可做,这就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压抑。这些深入基层的干部,工作积极热情,不怕艰难困苦,满心想在短时期里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这种心愿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地去干,不去发动和依靠那里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就会事与愿违。这些干部也可能做出一些成绩,甚至使生产小队的工作列为上游,但是,这些成绩是不巩固的。何况,在今天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小队的工作相当复杂,既要抓政治思想,又要抓生产和生活;就生产来说,除了农业,还有林、牧、副、渔。这样多的工作,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包办不了,终究还要依靠基层干部和群众自己动手,才能把事情办好。
当然,不要包办,也并不是把事情推开不管。下去的干部应当参加领导工作,并且分工负责一部分工作。对自己所分工负责的工作,应该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帮助基层干部。在有些场合,基层干部和群众遇到了困难,自己不能解决,把问题提到面前,迫切需要有人来当机立断,做出样子。下去的干部就不应当推,而应当挺身而出,拿出自己的主意和办法,亲自做出样子来,这是不是包办呢?不是的。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帮法,用实际行动来帮,用干来帮,这种帮法,不但不会脱离群众,反而会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赞同,作出良好的效果。
要“帮”得好,还必须“干”好,“转”好,“学”好,先做一个普通劳动者,既了解点的经验,也掌握面的情况,既向基层干部学习,又向群众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的主意,想的办法,才可能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才能真正及时地解决具体问题。这样,下去的干部才能更好地把党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真正带到基层工作中去,对于基层干部和群众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这样的“帮”才是扎实的,也是最具体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