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汤林子拜访“庄稼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8
第4版()
专栏:干部下田新事多

晚秋播种刚刚结束,河南宜阳县韩城公社党委会作了一项决定:全社80%以上的脱产干部,都下放到基层去安家落户,人人都要有劳动工具,有试验食堂,有重点丰产方和重点生产队,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
公社党委办公室也分为三个组,到先进地区总结传播先进经验,到工作薄弱地区深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项决定贯彻以后,全社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写在下面的几个故事,是干部深入生产以后,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细致的关心群众生活的无数事例中的几个。
汤林子拜访“庄稼通”
“你们这里谁是做庄稼的能手?”扛过十二年长工的公社民政股长汤林子,一来到他的新工作岗位——丰涧大队,刚刚放下行李,便提出了这一问题。他心想,这次一定要好好结交几个农民朋友,拜做庄稼有经验的老农为师,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踏踏实实的领导生产。他接连问过好多人,都说论做活要数第二生产队的周根子。周根子已经五十多岁了,扛过二十八年长工,人称“庄稼通”。
汤林子在大队部初步安排了一下工作,便扛着行李来到了第二队。经过了解,周根子在土地改革和开始搞互助组、农业社时样样工作都跑到前面,看到村里的生产有一点不对,都马上向干部提出来。只是有一次,队里把锄地的定额定高了,他说深锄、细锄,一遍顶两遍,定额高了就会影响深耕细作,一个干部不同意他的意见,说他是“老脑筋”、“老保守”。从此,他就不愿意和干部接近了。
汤林子下定决心要同这个“庄稼通”接近。但是几次访问,周根子都不愿谈心里话。一天上午,汤林子又和周老汉一块下地,这天他有意从谈家常入手。谈到自己的出身、历史时,周根子说:“怪道你做活这样地道,原来你过去也是受过苦的人啊!”就这样,两人越谈越投机,汤林子虚心向他请教,问他怎样才能把当前的生产组织得更好。当场,他便向汤林子提出了两条建议。
事后,汤林子又提议专门召开了全队干部会进行讨论,帮助队干部进一步发扬民主作风。会上,他还提出:“一人交十友,十友联百朋”的意见。不几天,全队二十一个党员和干部,便拜了四十三个老农为师,交了一百六十个朋友,事事都和群众商量。(附图片)
陈志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