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深入政策教育更好地贯彻执行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8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深入政策教育更好地贯彻执行政策
政策一定要和群众见面政策一定要切实兑现
我们从事一切工作都要按照党的政策办事,都要以党的政策为准绳,离开了政策就会变成盲目的行动,就会犯错误。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政策是改造世界的武器,而改造世界又必须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因此,要正确地掌握党的政策,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就必须使党的政策和群众见面,使党的政策切实兑现。
政策是上层建筑,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项政策,都是集中了群众的意志,反映了群众的利益,从而变为党的主张的。使党的政策和群众见面,就可以发扬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鼓舞他们的干劲,使他们齐心协力搞好生产,搞好工作。但是有些人认为,群众干劲已经很大了,党一提出号召,群众就立即响应,好像政策和群众见面不见面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群众的干劲愈大,我们愈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群众。在大跃进的时代,形势的发展非常快,要使群众的思想跟上形势的发展,就要不断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政策和群众见了面,可以使他们了解党在各个时期的主张,从而认清形势,明确方向,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永远保持冲天的干劲,把工作做得更好。
使政策和群众见面,不仅可以鼓舞他们完成任务,而且可以使他们掌握方法,懂得怎样完成任务。但是有些人却借口任务重、时间紧,把贯彻政策的事搁在一边,好像贯彻了政策反而会影响任务的完成。这种看法当然也是不对的。不论什么样的任务,实际上都是群众切身需要做的事情,离开了群众就做不好。政策和群众见了面,可以使他们对完成任务的要求和做法,了解得一清二楚,懂得政策的人多了,出主意的人多了,具体办法也多了,完成任务当然也就更加有保证。
党的政策一向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它能照顾到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需要,使整体和局部、集体和个人、长远和眼前等各方面的利益都结合得很好。使政策和群众见面,并且切实地兑现,就可以正确地处理和调整人民内部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群众在生产劳动中情绪饱满、心情舒畅。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贯彻政策是干部的事,不是群众的事,好像政策和群众无关。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人民内部整体和局部、集体和个人、长远和眼前等各方面的利益,常常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矛盾。政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可见,政策和群众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政策和群众见了面,并且切实加以兑现,就可以使群众正确地理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懂得贯彻了政策可以满足自己的正当要求,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这样,群众就会心情愉快地接受政策,并积极地维护政策,监督政策的执行。
根据群众的需要,集中群众的意志,制定政策,这是从群众中来的问题;使政策和群众见面,使政策切实兑现,这是到群众中去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我们应该认真地使政策和群众见面,切实地使政策兑现,批判和克服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跃进!
(摘自安徽《虚与实》1960年第八期社论)
只有认真地执行政策才能算听党的话听群众的话
政策是党的意见和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产物。只有认真地执行政策,才能算是听党的话,听群众的话。是不是认真地执行政策,这是党组织衡量干部特别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志。不认真执行政策的人,把党的话和群众的话当做耳边风的人,把“听党的话”作为命令主义的“武器”的人,是党和群众所不能容忍的。
政策决定一切。政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党的领导的胜利,就是党的政策的胜利。党的政策一经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伟大的物质力量,就可以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并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党的历史和群众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有人说,掌握政策是干部的事,不是群众的事,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干部要掌握政策这是万分必要的。但是,干部怎样掌握政策呢?最根本的问题是让政策跟群众见面,让群众自己掌握政策。群众能不能掌握政策呢?政策里面包含了来自群众的意见,难道群众连自己的意见也不能掌握吗?难道有一种为群众所不能掌握而又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的政策吗?
领导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所谓出主意,就是要根据革命建设的形势和群众的要求,制订正确的政策。所谓用干部,就是采取一带二帮三检查的方法,大力培养和大胆使用那些能够正确地执行政策的干部。就各级党委来说,是否尽到了领导的责任,就要看这一级党委是否严肃认真地执行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所制订的政策。
党中央和毛主席集中了六亿五千万人民的智慧和要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凡是认真地执行了这一系列的政策的地方,就能在生产、思想、生活方面获得全面的丰收,否则,结果也就相反。我们说要总结经验,主要的是要总结执行政策的经验,我们说要检查工作,主要的是检查政策执行的情形。工作上脱离了党的路线和政策,就像在汪洋大海中航行失掉了指南针一样。
正确地执行政策,是十分严肃的事情。许多重大政策是战略问题,要抓紧这些问题。抓的时候,心要狠,手要快。所谓心要狠,就是要坚定,要严肃,要雷厉风行,一竿子扎到底;所谓手要快,就是说要抓住时机,放手发动群众,及时解决执行政策上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
(摘自1960年8月10日《湖北日报》龚同文:“政策的严肃性”)
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
党的政策,是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的体现。毛泽东同志把党的正确领导归纳成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从群众中来”,“集中起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指导,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按照群众的觉悟和经验,按照实际可能的条件,去制定党的政策。毛泽东同志说:“群众的意见与经验一定要作为我们政策的基础。因为人民能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的任务就是听从他们,学习并了解他们的经验、愿望、批评,确定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的总合,再作为政策交还给他们。”这就是说,党的政策,就是群众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反过来又指导群众的实践。
要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就要认真地宣传党的政策,把党的政策直接和群众见面。了解情况,制定政策,必须依靠群众,而制定了政策以后,贯彻执行政策,也必须依靠群众。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才有了最可靠的保证。刘少奇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我们的一切纲领与政策,不论是怎样正确,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直接的拥护和坚持到底的斗争,都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的一切,都依靠于、决定于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自动,不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我们将一事无成,费力不讨好。但只要我们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只要群众有了真正的自觉与自动的发动,又有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党的一切伟大事业,都一定要获得最后的胜利与成功。”
既然我们党的政策,都是有利于人民的,同时又是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为什么还这样强调向群众做宣传解释呢?这里有几层意思。第一,群众不是机器,是有头脑、有思想的,只有通过宣传解释,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懂得了党的政策,才能真正地拥护党的政策,并为实现党的政策而奋斗。第二,我们已经指出,党的政策是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的体现。党的政策虽然来源于群众的实践经验,但却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因此,在没有向人民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解释之前,是不可能那样容易地为全体人民群众所了解的。这就需要进行宣传解释,把党的政策直接和群众见面。如果当地群众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就要经过典型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向群众宣传解释。这样,经过几个反复,才能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自己的东西。第三,群众的觉悟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贯彻党的政策必须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如果群众的觉悟程度还没达到党的政策的要求,就要耐心地进行宣传解释,决不能简单地命令群众。毛泽东同志说:“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广大群众也和自己一样都了解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意行动起来,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会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命令主义。”如果有什么好心的同志,不知此理,硬要反其道而行之,他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碰壁。
可惜,我们有的同志还不懂得这个真理。他们不敢向群众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政策,或者只是宣传他们认为需要宣传的一部分,而不敢把党的政策全部交给群众,或者在给群众东西的时候,才宣传党的政策,而在向群众要东西的时候,就不敢宣传党的政策。据他们说,宣传了党的政策,“工作反而难做”。这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当然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的政策集中地代表了群众的意志与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党给人民群众以东西,固然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向人民群众要东西,也是为了人民事业的需要,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只要说明了政策,人民群众就会自觉与自动地贯彻政策,难做的工作变成好做的工作,好做的工作变成更好做的工作。
(摘自山东《新论语》第十五期,王崇训:“认真地研究宣传和贯彻党的政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