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关于塑造工农形象的一点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8
第8版()
专栏:

关于塑造工农形象的一点体会
李亚林
我是一个青年演员,年纪轻,经历浅,政治思想水平低,缺乏丰富的业务经验。
1958年开始大跃进的时候,为了更快提高我们的表演水平,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党向我们提出了战斗的号召,要我们破迷信,树雄心,深入生活,改造思想,并组织我们在不同的时间里,分批去工厂、农村、部队;要我们与劳动人民同甘共苦,向劳动人民学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
两年多以来,在党的具体关怀与培养下,我去过许多地方:山西汾阳县的南马庄,十三陵水库,鞍钢无缝钢管厂,长春郊区的农村及其他的地方。在和群众和当地干部相处的过程中,对我思想改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不够,对自己的思想改造还不深,因而在创造角色的时候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958年夏末,我接到了拍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这部戏的任务,我扮演的角色叫高占武。我拍摄这个角色的过程,也是我自我改造的过程。有这样一场戏:孔淑贞在崖下洗菜,李克明在回乡取炸药前,来问孔需要带什么东西不?同时他又在孔的面前说高占武的坏话。这时正好被在崖上走过的高占武听见了。高听后微微笑了一下,毫不在乎地就走向工地了。这场戏主要是表现了高占武宽阔的胸怀:当触到他个人利益和个人自尊的时候,一笑置之;但如果是谁要损害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的时候,他是绝不能有丝毫宽恕的。这种对高占武的理解是对的,但等我体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就不是我想像的样子了。看上去,高占武有些心胸狭窄,有些忌恨李克明的样子。还有一场戏是当高占武知道了自己心爱的孔淑贞,也在被曹茂林爱着的时候,他就毅然决定舍弃自己的利益,帮助曹茂林和孔淑贞好。但他的心中并不是没有痛苦的,因此他就用工作来代替他内心的痛苦。因为只有工作才能使高占武忘记一切。这场戏主要是表现了高占武的共产主义思想风格,祖国建设、党的事业高于一切的高贵品德。而我体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当高占武抡起大锤在工作的时候,却是一副发泄自己情感的形象。为什么自己是那样理解,而体现出来却不是自己理解的样子呢?经过同志们的帮助,我才明确了,原来我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架空的缺乏感性基础的理解。因此也就被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不健康的思想感情所代替了。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在1958年拍摄以后,1959年又补拍过一次。第一个例子在第二次补戏中得到了弥补,第二个例子因为是第二次补戏时拍的,所以表现在银幕上的还是那个样子。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创造好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就必须改造自己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思想情绪,树立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否则就必定会给创作带来损失或歪曲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