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穷棒子精神万岁!——访甘肃平凉市崆峒人民公社化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9
第2版()
专栏:甘肃通讯

穷棒子精神万岁!
——访甘肃平凉市崆峒人民公社化肥厂
本报记者 董志远
我们来到了崆峒公社化肥厂的办公室。这是一座简朴、整洁而又奇怪的房子:新修的瓦房、雪白的墙,却没有天花板;墙上挂满了全国群英会、中央化工部、专区、市、公社颁发的奖状、奖旗,办公桌却是庙里不用的破香案;桌上陈列着许多种本厂出品的达到国家标准的化工产品,化验员手里拿的却是国药店的旧戥子;……这一切,表面看来好像很不协调。其实,这正是全厂九十八名职工发奋图强、自力更生的穷棒子精神的具体形象。
“有人就有办法”
崆峒公社化肥厂诞生在1959年1月15日。这天,公社党委把共产党员、土坝生产队的信用部主任马有仓叫到了社里,先给他摆了一下全社的情况:社里的一部分川地,肥多水足,亩产可达三百多斤;边远的山地缺水少肥,亩产只有八十斤。帮助山区发展生产,必须从肥料上下手。搞粪肥,山高路陡送不上去;买化肥,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然后说:“找你来,就是想把积肥专业队交给你,叫你给咱们公社办个化肥厂。”马有仓一字不识,从来没见过怎样生产化肥。但是,他一想到大炼钢铁中走过来的道路,就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回到积肥专业队,马有仓把三个党员找到一起传达党委的决定。杨佐宽一听就赞称:“这是个好主意!”但市里派来的干部老杨却说:“两手空空,河滩里还能长出工厂来?”马有仓说:“话可不能这样说,有人就有办法,长着手就不怕膀子甩不开!”杨佐宽也说:“王国藩发扬穷棒子精神办好了合作社,咱们一百多人还怕办不起个化肥厂吗?只要咱们党员一条心,干部领头干,翻天复地都是人干的!”老杨听两人说的有理,慢慢也有了勇气。当天晚上,建厂计划就和群众见了面。有人说:“就凭这三间大殿,两尊泥神,能办个工厂吗?”有的说:“没房子动手盖,缺钱搞副业,不会做出去学,谁也不是一落地就是圣人。”辩论了半夜,还是穷棒子精神占了上风。
第二天,马有仓把家里的桌子、凳子、铁锅、水缸都拉来了。许多社员听说要生产化肥,也自愿把多余的家具借出来。数了数,共有七十副挑担、五十张铁锨、三张方桌、三个水缸、一副门板。
杨佐宽领着几十个人进城当临时工,给人家破冰打水、做煤砖、修厕所,筹集资金;马有仓领着些人挖地基、修房子;几个识字的人,跟着杨自治跑书店、翻报纸、找资料,同时给东北、青岛等地的二十几个化工厂写信要技术资料,还派了两个人到平凉市化肥厂学习。
一定要生产出化肥
崇佛寺前气象一新。人们用当临时工挣来的九百多元买材料修了七间平房,作为菌肥车间;在山坡上平了一块场地,支起了几口大锅,作化肥车间;在崇佛寺的三间大殿里,熬火硝、作氨水,算是化工车间。热情援助的手,从四面八方伸来,青岛、大连等地的化工厂寄来了制造各种化肥的资料,平凉市化肥厂帮助培养了两名技工。
山坡上,炉火熊熊,人们夜以继日地在试制硝酸铵化肥,经过七次失败终于成功了。工人拿着自己生产的第一种产品和大厂给的样品比来比去:人家的雪白,自己的却是灰的。有的人又动摇了:“锅里熬尿,还能算个化肥!”“看人家市化肥厂出的细菌肥料,颗是颗,面是面,咱们弄的这算个啥?”人们经过艰苦奋斗战胜了严寒、贫穷,却不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科学技术。
冷风一股一股地吹进支书马有仓的心里。他回忆起毛主席说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他想:是座大山都要推倒它,小小的技术关还攻不下吗?想到这,他把几个车间的积极分子找到一块商量,要鼓干劲、顶冷风,并决定了两件事情:一、把生产的硝酸铵马上请人化验,达不到标准就继续试制,一定要生产出合乎标准的化肥;二、菌肥车间立刻上马,要生产出合乎标准的细菌肥。
要生产细菌肥料,一套简单的生产设备就得很多钱,怎么办?穷有穷办法,缺少设备也要干。没钱买高压灭菌锅,用旧蒸笼代替;没有紫外线灯,用酒精灯杀菌;在房子里砌起一堵火墙,代替电冰箱保温;没有克氏瓶,大家把家里的醋瓶、酱油瓶拿来用……。
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制成细菌肥料。董世平老汉捧了一捧菌肥埋在西红柿的根下,几天以后,他兴奋得逢人就说:“这肥料,闻去没个味,用着真顶事,上在地里苗苗一天一个样,像人拿筒筒子吹的!”成就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人们脚踏着困难继续前进。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马有仓和工人挑上尿桶收人尿熬硝酸铵。有一次,他们和生产队收尿积肥的人走碰了头。这使马有仓想起了一个新问题:人尿、草木灰原来就是好肥料,何必要熬呢?同时,化肥厂又怎能和队里抢肥源?再说,弄这些东西花工又多,成本又贵,这种做法有问题。他把想到的事情和工人商量:“想想看,能不能找出个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办法来?”
众人找出了一条新的出路:发动群众寻找各种矿石,扩大化肥生产门路。一个飘雪的黄昏,马有仓顶着扑面的大雪上山了,在他童年时代放羊遇到“鬼火”的老石沟里找到了磷矿石,工人郑金荣也找到大量泥炭。
社员们也纷纷把奇奇怪怪的石头、土块送来,支援自己的化肥厂。刘连满老汉送来了化肥的重要原料——酸性钙质土。根据社员李思义报告的线索,挖出了两万多斤兽骨。……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他们绝不因为原料多、不花钱而轻易浪费。任何材料一进厂门就都变成了宝贝。他们用扫来的硝土先熬火药,再做硝酸铵,然后从硝盐里提制盐酸,又用剩下的硝泥做碳钾混合肥和颗粒肥料,最后剩的泥渣又堆了起来,经过培养重新变成了人造硝土。
穷棒子精神辟开了一条广阔的大道,化肥厂在这条大路上一日千里地前进。一年多来,它的产品由十几种增加到一百多种,出产的化工产品在平凉市很受欢迎。现在,它已把自己武装成了一个拥有七个车间的小型化工综合企业。今年上半年,给全社十万亩耕地因地、因时、因作物供应了一千九百多吨化肥、菌肥和农药,支援了农业生产。工厂的产量增加了好几倍,工人反而减少了13%,十一种化肥、菌肥的质量已经达到国家标准。
穷棒子精神万岁!
崆峒公社化肥厂发奋图强的穷棒子精神很快地传扬了出去,荣誉属于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支部书记马有仓代表全体职工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成为全国白手起家用土法生产化肥的一面红旗。
最近,我们来访问这个闻名全国的化肥厂。职工们曾向我们谈了一个买桌子的故事:
原来,听说省里最近要在这里开一个现场会议。有的人认为现在工厂出了名,底子也厚了,应该收拾得漂漂亮亮像个样子,可是用的化验桌还是两块破板子凑的。开头,马有仓觉得上半年光化工生产就盈余了一万多元,花几十元买个化验桌子也算不了啥。他跑了几个地方,都嫌桌子太贵,要买又拿不定主意。售货员说:“马支书,你们都是那么大的工厂了,还在乎这几个钱吗?”不料一句话却使他猛然记起了建厂时的情景:大家在那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打短工、盖房子,脚手都冻得裂了口子,才一滴血一滴汗挣来今天这样一个家业。现在怎能为了排场随便花钱呢?想到这,扭头就走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