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规划农活 安排力量 开展竞赛 总结经验 周寨大队第五小队把集中的劳力用在“刀刃”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9
第4版()
专栏:

规划农活 安排力量 开展竞赛 总结经验
周寨大队第五小队把集中的劳力用在“刀刃”上
据新华社讯 山东高唐县姜店公社周寨大队党支部书记深入基层,帮助第五小队细致安排集中到第一线的人力后,全小队当前生产一片火红。
第五小队在初步学习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后,集中了绝大部分劳力投入当前农业生产。但是,大批劳力集中后,劳动管理工作却没有跟上去,因此工效、质量都没有相应提高。大队支部书记周宪礼深入这个小队后,和社员一起劳动,发现了这个问题。贫农社员刘玉昌告诉他:“队干部没有计划,劳力用不到刀刃上。”周宪礼把这些情况提到大队党支部会上研究分析,大家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小队干部缺乏经验有关,便决定首先帮助这个小队的领导干部解决劳力安排问题。
周宪礼和小队领导干部反复研究了小队的具体情况和当前农活,找出了包括“规”“定”“赛”“总”四项内容的合理安排劳力的方法。
“规”,就是规划农活。小队干部与作业组长共同研究,根据季节把当前的十六种农活,按照轻重缓急分成五类:一是锄棉花、玉米、豆子、花生、地瓜五项作物;二是棉花整枝、打顶心;三是追肥;四是治虫;五是固定专业队伍积肥和拔草。根据排出来的五大项农活,又算需工账、时间账、出工账、畜力账,按照定额计算共需五百八十个劳动日。这段农活要做五天,参加田间劳动的九十六人能做四百八十个劳动日,尚缺一百个劳动日,就决定通过改革工具,开展协作支援和劳动竞赛等办法来解决。
“定”是推行定劳力、定领导、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定奖惩的责任制。小队正、副队长带领十名社员亲自试工,对原来偏高偏低的定额都加以修订。然后,将劳力分为棉花整枝、锄地、追肥、治虫、积肥、拔青草六条战线,全小队六名干部除队支书掌握全面工作深入重点作业组以外,其余五名采取分线与分组领导相结合的办法,分别负责。作业小组按农活轻重、劳力强弱、技术高低、社员特长,采取领导指派与个人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把农活落实到人。作业组并合理搭配劳力,作到人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赛”是竞赛。在这段农活中,抓住三高(出勤率、质量、工效)、三超(劳动超定额,干劲超措施,措施超指标),开展了组与组、人与人的对口对手竞赛。小队对作业组五天一次评比,插流动红旗。作业组对社员一天一次检查验收,三天一次评比。在评比竞赛中,还建立了比武台、点将台、评比台、光荣榜、功劳簿,模范事迹随时记录,随时表扬。同时,赛中有帮,组与组、人与人、工种与工种、工序之间都互相协作支援。小段计划将要结束时,发现追肥进度最慢,于是便从进度快的农活抽出劳力支援。
“总”,这一段农活结束后,全小队以作业组为单位开展群众性的总结鉴定,推选出提前两天完成任务质量又很好的周会斌作业组为红旗组,又选出先进社员,树立标兵。在总结中,大家找出了为什么有的小组进度快有的小组进度慢的原因,并研究出了改进的方法。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全小队干部、社员劳动热情高涨,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生产。目前全队工效提高30%以上;过去有60%的社员完不成定额,现在却有80%的社员超过了劳动定额。全队棉田已普锄五到八遍,追肥三次,豆子、玉米、花生等也普锄三到五遍,追肥一次,保证了地无杂草,消灭了三类苗。社员们都高兴地说:“劳力安排好,任务早知道,干活劲头大,生产高又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