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加强劳动管理 搞好责任制度——宝坻县江石窝生产队第一小队推行生产责任制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19
第4版()
专栏:

加强劳动管理 搞好责任制度
——宝坻县江石窝生产队第一小队推行生产责任制的经验
编者按:这个小队通过细致的工作,把生产责任制建立在社员自觉的思想基础上,因而有力地激发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使这个队的生产越搞越好。
怎样在生产小队推行责任制?河北宝坻县江石窝生产队第一小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这个小队生产责任制搞得好,成了全县生产最好的生产队。七百多亩庄稼块块做到无草、无虫、无病,生长茁壮。早玉米每棵结两三个大棒,快要成熟了;晚玉米也有一人来高,正在扬花吐穗;谷子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大穗子压弯了茎秆;甘薯地里薯蔓已经盖严了地皮;历年种不上庄稼的三十亩水荒洼子,今年也变成了绿油油的稻田。
总结教训 建立责任制
这个小队共四十四户,男女整半劳力七十五人,耕地七百一十五亩,每个劳力平均负担九点五三亩。去年这个小队没有实行生产责任制,生产没计划,农活没定额,劳动力组织很不好,结果秋季成了个减产队。这一教训,使小队长杨百芳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劳动管理、推行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去年秋收种麦结束后,生产队把“三包一奖”落实到小队,杨百芳就发动社员总结去年的经验教训,制订了超产措施和作业小组责任制度。根据社员们讨论的意见,把全小队劳力划成三个作业小组。作业小组实行常年“五固定”的责任制:一、固定人员。二、固定土地。根据土地远近,地势高洼,作物配植,合理划分每个作业小组的责任区,实行常年小组包工,由种到收,连续操作,一管到底。三、固定牲畜。根据牲畜强弱合理配置到作业小组,由小队统一饲养,小组固定使役。四、固定农具。大中小型农具都进行了合理搭配,小组固定使用。五、固定领导。每个作业小组除了选出小组长领导生产以外,杨百芳和其余两个副小队长每人包一个组,全年一包到底。各作业小组还实行“四定”(数量、质量、时间、工分),并订出评工记分、质量检查、超额奖励等一整套管理办法。
常年责任制与协作密切结合
实行常年固定责任制必须和临时突击任务相结合,这是能否巩固执行责任制的关键。半年来,这个小队从实践中逐步摸索到以下几点规律:一、生产任务有时非常集中而且时间性很强,比如夏收阶段的收割、运输、打场和抢种,必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协作完成,否则就会使生产遭受损失。二、作业小组责任片的生产不同,有时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例如,一、二小组高粱多、谷子少,三小组高粱少、谷子多,在高粱该锄三遍地时,谷子地里活不多。三、一个小组的力量担当不起来的临时性任务,也要组织协作完成。例如第三小组有四十亩晚玉米要迅速定苗,而当时这个小组的开苗能手只有两个人,不组织协作,就会影响晚玉米的生长。四、必要时生产队还要抽调小队劳力,进行小队之间的大协作。事实证明:只有责任制,没有协作,是不行的。小队长的领导责任,就是把责任制与协作结合起来。
怎样组织协作?他们在组织协作时,紧紧抓住了以下几点:第一,在抽调小组劳力组织协作时,同时帮助各个小组安排好活计,尽量使小组原订计划不受影响。例如,7月中旬一次大雨后,有一部分洼地积水,要抽调六个人排水抢救作物。小队领导上就根据三个小组甘薯培埂的任务大小,确定参加排水的人数,并帮助小组安排好提高工效的办法,使各个小组的原订甘薯培埂计划没有受影响。第二,小组之间出现任务不平衡需要组织协作时,采取由小组调剂任务的办法,以避免劳力调动过于频繁,影响小组责任制的坚持。甘薯插秧时,第一小组有二十亩插秧任务,比其余两个小组多八亩,小队就由第一小组拨给二、三两个小组六亩地,第一小组按定额拨给二、三两个小组应得的工分,保证适时完成了全面插秧计划。第三,统一组织协作,建立临时作业小组,推选小组长,实行临时作业小组责任制。临时生产责任制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农活项目多、协作规模大的突击任务,小队把社员们组成不同的专业小组,实行流水作业。例如夏收夏种时,抽调各小组劳力分别组成了收割、运输、抢种、打场等专业组,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抢收抢种又快又好。单项协作的农活,就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定工分的“四定”办法,由协作小组一包到底,突击任务完成后再回原作业小组。第四,组织协作时尽量提前通知作业小组,以便作业小组作好准备,安排生产。
长计划与短安排结合
长计划与短安排密切结合,是这个小队领导生产责任制的巧办法。他们的作法是:(一)一早百早,步步提前。小队在制定计划时,总是提倡早动手,赶在农活前头,做着现在的,计划将来的,走一步看两步。这既解决了大忙时劳力紧张的矛盾,又能避免小忙时劳力窝工。在今年夏收前一个月,小队长就和小组长们一起算好夏收夏种期间的任务、劳力、时间三笔账,夏收期间要完成锄地、抢收、抢种等农活,但缺二千多个工。这样,小队在麦收前就组织社员把大田普锄到三遍,并追上肥,把夏种也在麦收前通过套种办法完成了。夏收开始以后,全队社员就集中力量,七天抢收完三百五十二亩小麦,收麦时间比往年缩短了一半。由于夏锄、夏种动手早,争得了主动,春苗和晚苗没有发生苗荒现象,庄稼长的高一头黑一色。(二)一套人马,两套准备。小队在推行长计划短安排时,都是把可能发生的变化估计在内,不打无准备的仗,每个计划都有两套安排:一是考虑到天气变化,做到晴天、雨天都有活干;二是生产队布置紧急任务随时抽人突击。这样,一旦出现新情况时,人马不乱,计划不落空。6月下旬,原计划二十一个人五天把三百亩晚玉米锄完第三遍,三十三个人插完三十亩晚甘薯。但第二天就下了大雨,由于小队领导上早有准备,锄地的人马立即转入抢插甘薯和补苗,趁雨完成了甘薯栽种和补苗任务,天晴以后又全力投入锄地,三项任务仍按原计划在五天内全部完成了。(三)上下交底,计划落实。队干部们在安排生产计划时,把计划先交给社员讨论,然后再把每人每段的出勤能力,各小组的计划摸清,针对各个作业小组的不同情况五天作一次安排。这样,上下有数,人人底清,便于执行。7月下旬田间管理最紧张,按生产队的布置,五天要全部完成中耕、除草和追肥任务,共需用一百八十个劳动日。根据当前社员出勤能力,还差二十五个劳动日。队干部就把这个底亮给社员,社员们都自动地提高出勤计划,八名辅助劳力和六名放假的学生也都自动参加到各个作业小组,结果劳力由缺变余,提前完成了任务。(四)因人制宜,巧用劳力。小队在每次安排农活时,都根据每个人的体力强弱、技术专长合理分工,作到人尽其才。例如体力弱的社员管甘薯,妇女心灵手巧管棉花,老年社员管菜园,青壮年身强力壮搞积肥、田间管理,辅助劳力打青草贮饲料。这样,使每个社员都能充分发挥力量。
实行责任制 政治要先行
在领导社员们推行生产责任制时,这个小队十分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他们把提高社员思想觉悟,调动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作为执行生产责任制的保证。这个小队抓政治工作的方法是:组织全小队社员开展“人人争五好(思想好、劳动好、爱护公共财产好、团结协作好、学习先进技术好),户户争全红(全家成员都是五好即是全红户)”竞赛,并坚持每段任务完成后一小评,一月一大评,每季一发奖的制度。队干部们在人人争“五好”,户户争“全红”的竞赛运动中,运用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大插红旗,大树标兵,组织大家学习。比如在青年中组织社员学习孙玉瑞的“干劲如猛虎,样样工作打前锋”;老年学习于海宽智谋多、干活细,爱社如家;妇女学习张宝金心灵手巧,团结互助,共产主义风格好;“全家红”以孙宝春全家四个劳动力月月出满勤为榜样。现在,全小队已经有五十五名社员荣获了“五好”社员的称号,有三十八户争得了“全家红”。在抓先进的同时,对于干劲不足的社员,他们都是耐心地说服教育。
加强集体领导 发挥群众智慧
小队在贯彻责任制的过程中,处处注意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小队长杨百芳和两个副队长每人包一个作业小组,每天碰一次头,共同安排生产;他们还特别注意发挥作业小组长的作用。生产安排好以后不乱抓小组长,凡是小组内的事情,不包办代替,做到上下有职有权。为了使责任制搞的更好、更细,他们还吸收各作业组的核心力量,组织了一个“老农参谋部”,六名“参谋”都是选拔的贫农下中农,思想好、办事公正、生产有经验、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人。他们既是小队里出谋划策的“诸葛亮”,又是小组长的得力助手和执行责任制的带头人。每个“参谋”的周围也都有一批知心人。这样上下一条心,一股劲,智谋多。比如小队提出改造荒洼地时,老参谋于海宽就紧紧地团结了郭志平、杨久全等四名老农,把历年种不上庄稼的三十亩水荒洼千方百计排出水种上了粳子。每一个小队长不仅是小队里推动责任制的好指挥员,又是执行责任制的好标兵。他们样样农活带头干,给大家亮样板。今年夏收当中,小队长杨百芳拔麦天天超定额,晚上还看场护麦,带动群众搞好生产。
关心群众 劳逸结合
这个小队在安排生产时,经常注意安排社员休息和生活。他们对老年和妇女社员分外关心,在安排活计时,让老年人作轻活,比一般的社员晚去早回。越关心群众,群众的干劲就越足。一次,他们给三个妇女安排了二十一亩谷子的拔草任务,规定一人一天最多只拔一亩;结果三个人七天的活六天就干完了,没等领导上分配又拔了三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