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田头会计”张仁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0
第3版()
专栏:江苏通讯

“田头会计”张仁丰
江苏盱眙县龙山公社克贵大队的社员都称龙潭小队的会计员张仁丰是“田头会计”。张仁丰今年二十九岁,自从1956年担任初级社会计到现在,五年来一直坚持在田头劳动,田头工作。他在劳动上处处带头,见困难就上;在工作上事事主动,克勤克俭,廉洁奉公。曾两次被大队评为模范小队会计员。
劳动工作两不误
提起张仁丰田头办公,可也经过一番曲折的道路。他在当初级社会计的时候,整天蹲在屋里弄账,很少到田头去参加劳动。晚上评工记分时,自己心中无数,往往弄到深更半夜也评不好。有时为了保证社员睡眠时间,就干脆十天半月评一次。这样一来,评工记分的问题就更多了。有的社员说:“会计成天在家不知干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劳动,工分不清不公,这样能行吗?”张仁丰听到这些意见,心里很不好受,心想:合理评工记分,是会计的一个主要工作,做不好,真对不起社员。以后,张仁丰就下定了决心,与社员一起劳动,在田头评工,当天工分当天清。评工记分的问题解决了,而工作上的新问题又出现了,往往因为工作,一天要往返跑好几趟,耽误了不少时间,劳动受影响,会计工作也没搞好。这使张仁丰很苦恼。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实行“三带”下田,即在下田劳动时,带劳动工具、带算盘、带书夹子(夹着账本),在田头办公、田头劳动,这样做,劳动与工作的矛盾解决了。后来张仁丰又做了一个田头办公箱,把办公用具都放在箱子里,携带起来就更方便了。他还在田头插上一个三角小红旗,有事找他,一看就知道他在那里。
几年来,他一直运用田头劳动、田头办公的方法,使劳动和工作结合得很好。每年他都要做到二百个左右的劳动日,去年秋季决分到现在,张仁丰已做了一百四十一个劳动日,而误工记工只有八个劳动日。他做的劳动日已和当地强劳力相等,同时张仁丰的工作也搞得很出色,小队的一账六簿,样样健全,账账清楚,收入支出,笔笔有账,项项对头,各种账目都做到日清月结及时公布,几年来,他从未错过一笔账,从未漏记一个工分。
张仁丰的劳动和工作结合得好,还由于他善于科学地安排时间。每天一早,他背着办公箱下田,与社员并肩劳动。如有急办的事,就把办公箱当桌子,田埂当板凳,即时把工作办好。收工前就帮助队长检查生产质量;组织社员评好工分,当场记上账,发给工分票,统计一天生产成绩,写好统计汇报;与队长、队委在田头研究好明天生产计划,并当场向社员公布,使每个社员知道明天自己要做的事情。晚上社员休息,他就把每个社员一天的工分和食堂一天吃的粮食累计起来,把各种账算清,记载入册。到十天结算、公布账目的时候,如逢雨天休息,就利用雨天结算;天晴就在晚上结算。
点滴归公 增加集体收入
张仁丰参加劳动以后,更进一步体会到物质财富来之不易。因此,他在工作中处处关心集体利益,一点一滴的为队里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去年夏天,有一天他从公社开会回来,发现秧田干了,他赶到家里,扛起锹就走。母亲说:“饭都盛好了,还到那儿去?”他回头给母亲说清楚,便赶到田头,花了两个多小时,将山涧里的水打坝拦起来,直到水漫到田里,他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吃饭。秋天,这四亩多田收到一千七百多斤稻子。稻子收后,社员打了四交,但是,张仁丰发现打的仍不干净,又动员大家复打了一次,结果又多打了四十多斤粮食。去年秋季队里牛草不够,冬天牛又无房子住,男劳力都上了水库,仅剩二十多个妇女在家,他便积极向队长建议,要带妇女上山砍草。在他的带头影响下,二十多个妇女花了三天半的时间,就砍回来四万多斤山草。用这些草盖了三间牛房,修补了十五间破屋,还弥补了牛草的不足。
在用钱方面,他也是能节省就节省。食堂里的水桶、锅盖、扫帚等用具以及大车、犁耙等大型农具,都是由他亲手修制,光这一方面,去年一年他就为队里节省了一百多元。
是社员最放心的人
平时,张仁丰在工作上公正无私、克己奉公。去年秋天,他的母亲在田里拾回几斤抛撒的豆子和花生,他知道后,立即对母亲进行说服教育,将豆子、花生拿出来交给了队里。今年4月份,他母亲生病了,有人劝他将公款拿几元给母亲治病,以后再还。他坚决地说:“我不能动用公款。”有一次,队长叫他带两个社员到离家十几里的涧溪镇去卖桃子。临走,队长交给他几斤粮票,告诉他就在镇上吃顿饭。他们把桃子卖完已是下午,两个社员肚子饿了,提议去饭馆吃饭,张仁丰对他们说:“粮和钱都是社员们辛辛苦苦挣来的,到饭馆吃饭要花钱花粮票,还是熬一下,回去吃吧!”两个社员被他这种克己为公的行为感动了,二话没说,挑着担子回了家。正由于他办事公平、克己奉公,因此,社员对他非常信任,都称呼他是最放心的人。
张仁丰同志对于部分社员不识字的情况很关心,他除了积极帮助社员写信、看信外,一有空,就读报给他们听。为了帮助部分社员学文化,他每次下田带着一块黑板,一本扫盲书,利用休息时间在田头上课;晚上回家,也尽量抽出一定时间,将青年男女组织在一起上课。对有奶孩子的妇女和老年人,把字送上门教,经过他几年来的努力,全队有十七个人已经脱掉了文盲帽子。
张仁丰,解放前家庭生活贫苦,解放后生活就一天一天的好起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他渐渐地懂得了要想过幸福美满的日子,就得要搞好集体生产,办好大家的事情。就凭着这样一颗火热的心,忠诚于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五年如一日,忘我的劳动着、工作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