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四川广安县石桥公社干部勤俭节约成风气 李玉福以身作则和社员同甘共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0
第4版()
专栏:

四川广安县石桥公社干部勤俭节约成风气
李玉福以身作则和社员同甘共苦
据新华社成都19日电 四川广安县石桥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李玉福,处处克勤克俭,领导群众坚持勤俭办社。现在在全社干部、群众中已形成了以勤俭朴素为光荣、以奢侈浪费为耻辱的优良风气。最近,中共南充地委号召广大干部向李玉福学习。
李玉福是在1958年石桥公社刚建立时,到这里担任党委书记职务的。那时,有的干部认为建立了公社,经济力量雄厚了,办事应该“大方”些,不必再“小手小脚,斤斤计较”。因此,主张修新办公楼、建大礼堂;有的建议花一万多元修饲养场。李玉福很重视这些情况,立即在党委会上提出讨论,讨论结果认为这是不符合勤俭办社方针的,决定不办。接着,就在干部中辩论这样的问题:“这样办合不合勤俭办社的方针?对生产有没有好处?”。在辩论中,李玉福反复向干部说明:勤俭节约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十分重要,讲排场、闹阔气不仅对发展生产极其不利,并且会严重脱离群众。同时,他还引导大家细算节约开支能增产多少粮食的账,并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大家。他带头搬砂筑墙,和大家一起把一幢破烂的民房整修成办公室,并因陋就简地修好了一个能养五百多头猪的饲养场。石桥公社一些干部的铺张浪费思想,因而及时得到纠正。
在李玉福艰苦朴素作风的影响下,石桥公社做到了因陋就简,少花钱多办事,处处都精打细算。近两年,公社生产大发展,行政管理费用却反而大大减少,仅去年一年就比规定指标节约了三百六十多元。
石桥公社不仅节约行政管理费用,生产开支也力求节省。李玉福经常教育干部,要尽一切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今年春天,社里养蚕数量增加很多,需要新制三万多件工具。李玉福就要求各管理区组织竹器生产小组,发动社员赶制工具,仅半个月时间就把需用工具都制了出来,为公社节约了一万多元资金。根据这一经验,现在,各管理区农副业生产所需的箩筐、围席、戽斗等许多工具农具,都作到自产自用,不向外购买,为公社节约了很大一笔开支。往年,购买肥料是生产费用中最大的一项开支。李玉福认为,要降低生产成本,必须解决肥料问题。于是,一面带领群众大积大造肥料,一面通过组织发动群众,在公社和管理区都开办了土化肥厂,生产了大批肥料,既节约了资金,又解决了缺肥的困难,这样就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李玉福到石桥公社以来,处处以身作则,吃苦在先,享福在后,一直坚持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他总是一边检查生产,一边参加生产,走到那里,就在那里和社员一起劳动。他每月做的劳动日在二十个以上。公社的会议一般都到管理区和生产队召开,结合生产进行研究。在党的教育和李玉福的影响下,石桥公社的干部都养成了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
由于在以李玉福为首的公社党委会的领导下,坚持了勤俭办社的方针,石桥公社已经改变了过去长期落后的面貌。1959年,仅行政管理费用就减少10%以上,为公社节约了大批资金。(附图片)
江苏省常熟县西张公社第六大队支部书记徐俊生(前)和社员在一起盖水车,避免风雨侵蚀 新华社记者 鲍春光、古平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