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勤俭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0
第4版()
专栏:

勤俭的人们
精打细算用口粮
湖北省应山县余店人民公社合作管理区红光第十队生产队长汪大英,是一个勤俭过日子的好当家人。她不仅自己带头节约用粮,而且还经常深入到食堂、菜园和面粉加工厂,帮助制订节约用粮计划。
麦子丰收后,汪妈妈召集全家大大小小十一人开了个家庭座谈会,个个订了节约用粮计划,6月上旬就节约了七斤多面粉。在汪妈妈的影响下,全食堂的一百多个人,都自动订了节约用粮计划。同院的傅本树家里,过去吃粮没有计划,不精打细算,这次汪妈妈帮助他家安排好了生活,使粮食按定量够吃有余。
汪妈妈非常关心食堂和面粉加工厂的工作,亲自深入食堂协助炊事员订好用粮计划。她发现面粉加工厂出粉率低,就找工人一起研究,把小麦多磨两遍,结果每百斤小麦多出了四斤面粉。她还和炊事员一起种菜,使食堂的伙食越办越好。社员们常说:“汪妈妈真是个好当家人。”
用布处处都节约
人民解放军某炮兵分队,一贯坚持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在“大家动手,精打细算,炮要擦亮,布要节省,支援国家建设”的口号下,年年节约公用棉布。1958年节约擦炮用布100%,去年到现在又节约了86.6%。
战士的大炮和工人的机器一样,需要经常擦拭。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既把大炮擦好,又为国家节省布呢?早在1958年,部队党委专门组织战士们讨论了这个问题,经过发动群众,算细账,挖潜力,大家认为有过去的“老底子”再加上拣一些旧布,一年也用不完。于是,党委决定一年不向上级领擦炮布,号召大家“见布就拣,寸布必用”。
从这以后,官兵们拣旧布就成为风气,走到哪里拣到哪里,哪怕是一小块布也要拣回来。战士们还把每年穿破了的绒衣、绒裤、背心、袜子等脏布和擦炮用过的旧布,先放在土里埋两三天,散发油腻和臭味,然后再用碱水煮过洗净,分类保管,分类使用,经常晾晒,防止发霉。
战士们在擦炮的时候,按着擦炮布的新旧、大小,分类排队,各尽其用。所用过的布都是用了洗,洗了再用,有的布已经洗过四十次以上。用的时候是寸布不扔,大块用成小块,小块用成布条,布条再捆成刷子,用它擦拭大面的浮土。几年来,他们已经积存的新布三年也用不完。
“仓门上的铁锁”
“他是我们仓门上的一把铁锁”,人们这样称赞严清福同志。
严清福,是湖南石门县皂市公社桅市大队的财经委员,他爱社如爱家,一贯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两年来,他经手的账目,大大小小不下四、五百笔,全部有原始凭单可查,做到了账实相符。他平日生活俭朴,把公家的钱财看得比什么都重,一分半文不让,一草一木不丢。
老严对任何人都能坚持财经制度,不管是领导,还是自己的老婆孩子。去年,一个队干部因私事几次向他借二十来元公款,老严考虑到专款要专用,就婉言拒绝了。
去年10月,他的大儿子奉春结婚,需要用些钱,个别至亲为他出主意:“大队里的钱横直是从你手里过,暂时挪用一点,有什么要紧”,可是严清福同志并没有这样作。后来党总支书记知道了,连忙批准他预支了十五元钱,才给儿子办了喜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