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节约国家建设资金 减轻患者医药费用 邢台医院树立勤俭办院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1
第4版()
专栏:

节约国家建设资金 减轻患者医药费用
邢台医院树立勤俭办院榜样
本报讯 邢台第一医院认真贯彻党委指示,十二年如一日,坚持贯彻勤俭办院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仅1959年,他们就为国家节约开支一万零六百元,占全部公用经费的18.8%。1960年以来,这个医院又开展了以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第一季度就节约经费开支九千一百六十元,占公用经费总额的42.5%。他们自力更生购置了救护汽车、电冰箱、干燥箱、电光比色计等价值二万七千多元的医疗设备。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医院先后两次降低药费价格,从1960年1月份起,挂号收费也由每人一角降为五分,并实行了孕妇免费检查制度。实施这些办法后,病患者的负担平均降低了25.8%,为邢台县各文教单位勤俭办事业树立了光辉榜样。不久前,县人民委员会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了这个医院的经验。
邢台第一医院勤俭办院的措施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起来可称之为“七用”、“六无”。这就是:清理仓库,死物活用;自制药品,妥存节用;自己动手,减少费用;点滴不漏,物尽其用;因陋就简,充分利用;一专多能,一人多用;革新技术,废品利用。在物品的使用和管理方面是:计划采购无积压,防潮防雨无霉烂,按病开药无浪费,妥善保管无损耗,日清月结无差错,经常检查无失效。这些措施的实现,对于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药品和物质的使用效率,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医院院长和支部书记经常亲自带头下乡采药,自制药品达七十多种。护士和行政管理人员在“缝洗拆补自己干,立志不花伸手钱,增产节约多积累,力争穷院变富院”的口号鼓舞下,1960年以来,自己动手拆洗病房被褥、床单、枕头等,累计达六千一百九十件,节约开支七百六十七元。棉球、纱布、绷带、绳经经过消毒后,一用再用,连包药纸、药品说明书在可能范围内也要重用几次,真正做到了点滴不漏,物尽其用。为了扩大医疗范围,更多地收容患者,1959年底医院党支部向全院职工发出了腾房献床的号召,院长和支部书记带头搬到集体宿舍去住,全体同志热烈响应了这一号召。经过短短七天的时间,就扩大病床五十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病床不足的困难。病床扩大后,接着而来的是人员缺乏问题。经过大家讨论,一致表示不向国家要人,自己来解决,于是,“一员变多员,争当多面手”的运动就迅速在全院范围内掀起来了。
这些勤俭办院活动所以能够长期坚持下来,是由于他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人人有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力争上游的革命志气。他们为了使勤俭办院活动持续发展,在科室与科室、人与人之间经常地开展了比财务管理、比废物利用、比爱护公物、比革新技术的红旗竞赛运动,大树红旗,不断跃进。(附图片)
上海儿童医院分院为支援街道里弄幼儿保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白手起家,创办了一所专门培训托儿所保育人员的业余保育护士学校。教室不足,就利用附近学校教室的空闲时间上课。图为学员们在听儿童医院分院的院长许丙炎讲“生理解剖学”
新华社记者 卢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