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公共住宅——温暖的大家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1
第6版()
专栏:兄弟国家新人新事

公共住宅——温暖的大家庭
朝鲜平壤市营托儿所的保育员李彩云,去年搬进了新建的住宅大楼。最近她写信给在清津纺纱厂当纺纱工的妹妹李彩玉,谈到关于新住宅的情况时说:“我热爱我们的住宅。这并不只是这个住宅光线好、取暖和水道设备齐全、室内陈设和厨房设备都很方便。我说爱这个住宅,主要是我热爱这个住宅里的人们——我们大家庭的成员。”
萍水相逢 成一家
原来李彩云住的这所公共住宅,位于繁华的平壤市中区中城洞,这是一座“匸形”的六层大楼。去年秋天,八百多户人家从四面八方搬进新居。他们当中有工人、职员、医生、记者、艺术家,他们都是萍水相逢,开始时很陌生,有些老年人起初担心同邻居关系搞不好。可是,思想和政治上的一致,使他们消除了一切隔阂。搬进新居还不到一小时,孩子们首先就成了好朋友,大嫂、大娘也开始谈笑。过了三天,男人们也都相识了。
接着,大家开始把住宅大楼里里外外装饰起来。他们经常注意住宅的清洁卫生,开始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不久,大家便逐渐亲密起来。八百多户人家变成了一个友爱大家庭。
一人有难众人帮
一天夜晚,朴顺爱的小孩忽然得了急病,咳嗽得很厉害,啼哭不止。她的丈夫是汽车司机,当晚正在外地值勤。深更半夜,朴顺爱抱着初生的小孩,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邻居的女医生金福实。她问道:“孩子怎么样,厉害吗?”接着把孩子看了一看,就匆忙走出去。过了一阵,金福实提着医药皮包,气喘地跑回来,原来她一直跑到自己工作的中区医院取药回来。经过诊断服药后,孩子很快就好了。
这位女医生不仅关心顺爱一家,而且非常关心住宅大楼里所有人的健康。
排难解纷赛亲人
今年年初,锅炉工金益赞的家里发生了一场小小的风波。金益赞的十七岁的女儿凤珠初中毕业了,要求出去工作,可是继母黄炳玉却不让她去,理由是家务太忙,要大女儿留在家里照看五个小孩。她的邻居金凤业、许英顺知道底细后,就找黄炳玉谈心,对她说:“你那些小孩,不是有幼儿园和托儿所吗?再说,我们这些邻居也可以抽空帮忙的啊!年轻人嘛,总该让他们出外学习技术,为国家贡献力量……”。
在邻居的帮助下,继母慢慢想通了。不久,凤珠进了平壤电器厂,现在已成了有能力的技工。金益赞的一家过得亲亲热热。有一天,黄炳玉向邻居笑嘻嘻地说:“你看,我那凤珠,用她的工资给我买了这条毛围巾!……”。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住在这所大楼的人们,就是这样彼此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生产任务,而且很好地安排生活。在集体主义的大家庭中,他们感到幸福和温暖,正在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共同努力。
(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