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合理规划利用草原 农业牧业互相促进 海南藏族自治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达一百七十多万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1
第7版()
专栏:

合理规划利用草原 农业牧业互相促进
海南藏族自治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达一百七十多万亩
本报讯 一向以经营畜牧业为主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在合理规划、利用草原、保证畜牧业生产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现在全州各类作物的播种面积达到一百七十多万亩,比农业生产大发展的1959年又增加了两倍多,一个新的农业生产基地已经在青海湖南部的草原上初步形成。
去冬以来,一支由公社社员、国营农牧场职工,以及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学校师生等组成的农业大军,在“人人开荒种地,向荒地索宝要粮”的行动口号下,采取机械开荒和人畜力开荒、常年开荒和突击开荒相结合的办法,一面开荒,一面播种,把成百万亩荒滩、草原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全州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四分之三;其他如油菜、甜菜、大麻、烟叶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也比去年增长了两倍多。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以南地区,黄河蜿蜒境内,水源丰富,不仅水草丰美,有着良好的天然牧场,而且土壤肥沃,是个发展农业的好地方。但在1949年解放时,全州除贵德县以经营农业为主外,耕地面积一共只有二十三万亩,耕作粗放,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广大牧民所需的口粮绝大部分依赖外地供应。解放后,全州先后建起十多个国营农场和牧场,他们首先在荒滩上开荒造田,发展农业生产。1958年公社化以后,牧业区各个公社普遍根据“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掀起了队队开荒种地,社社力争粮食自给的发展农业生产热潮,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日益提高。截至去年,全州播种面积已经比1949年解放时扩大了两倍,粮食总产量增加了五倍,并出现了许多大面积丰产田和高额丰产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州粮食作物亩产五百斤以上的,约占全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
1959年是自治州农业生产大发展的一年。全州以经营畜牧业为主的公社在大搞农牧结合以后,第一年就有半数以上的公社和生产大队实现了粮食自给、半自给或自给有余。全州各族牧民去年播种的各种农作物,光收下的草秸就解决了二十万头牲畜的冬春补饲需要,大大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切吉、过马营、河卡等三个牧业人民公社,去年收下的粮食,除保证了今年农业播种所需的籽种、社员口粮和牲畜饲料外,还向国家交售了一百多万斤余粮。随着农牧业生产的相互促进,迅速发展,加上其他多种经营的广泛开展,全州二十四个公社的二百多个基本核算单位,去年农、林、牧、副、渔和社办工业的总产值比1958年增加了38.68%。其中公共积累增长了一点三倍,分配给社员的部分增长了30.8%;有一半以上的穷队赶上了当地富队或一般队的收入水平。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牧区的中心,有着发展农业极为有利的条件。加速发展农业,不仅可以迅速改变过去粮食、蔬菜等农产品长期依靠外地调运的状况,促使畜牧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将有力地支援柴达木、玉树、果洛等地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根据中共青海省委提出的尽快把海南建设成为青海又一粮食生产基地的要求,在“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导下,中共海南州委从各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去年秋收以后,从州、县到公社和国营农场、牧场,都逐级成立了由书记挂帅的开荒、水利办公室,集中力量,掀起了以开荒、水利为中心的备耕生产高潮。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奋战一冬,开荒六十二万亩,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四十多万亩,并提前冬播了三十万亩春麦、青稞,为今年的春耕播种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今春以来,各地又普遍采取突击春耕、抢墒早播的措施,在迅速种完已开荒地以后,接着又边开边种了五十多万亩,终于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扩大播种面积的任务。为了贯彻执行“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举”的方针,各地结合开荒造田和突击播种,还建立了三十多万亩丰产方,并通过丰产方,更好更全面地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带动一般田,以达到多种、高产、多收的目的。
现在,自治州境内的庄稼正在陆续黄熟,各族人民已开镰收割。(附图片)
冬播的春小麦成熟了,河阴公社的社员们展开了紧张割麦大战
袁少弟摄
河阴公社组织有经验的社员在田间选种,为明年全部实现良种化打好基础 袁少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