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坚持农牧业并举的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1
第7版()
专栏:

坚持农牧业并举的方针
中共海南州委第一书记 龚福恒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中部,黄河横贯中央,大小河流七百余条,大小湖泊二十六个,水利资源相当丰富,可说是沃野千里,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这里草原广大,地势平坦,水草丰美。不但是全省主要的畜产品基地,矿藏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境内有广阔肥沃的土地,适宜种植小麦、青稞、豌豆、蚕豆、燕麦、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以及果树、瓜菜等园艺作物,农业发展前途极大。但是,由于解放前一小撮封建牧主、头人和反动宗教上层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压榨和统治,由于蒋介石、马步芳匪帮的残酷统治和制造民族纠纷,致使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饥寒交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解放后,海南地区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由于实行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根本结束了民族压迫、歧视和互相残杀的历史。十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扶助贫苦牧民发展生产。1958年以来,广大农牧民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迅速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彻底摧毁了封建牧主阶级的残酷统治,从而使农牧业生产跨上了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1959年,我州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又大量垦荒造田,大搞农牧结合,使农牧业生产获得了继续跃进的新胜利。在农业生产上,这一年全自治州播种各类作物五十四万亩,耕地面积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加了十万多亩,粮食产量增长了六千九百多万斤;在畜牧业生产方面,去年出现了许多高额丰产畜群。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十五群绵羊繁殖成活率超过了100%,贵南县过马营公社直核大队七群的一千五百多只适龄绵母羊,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产羔两千多只,繁殖成活率达到133%以上,其中有一群繁殖成活率超过188%,成为青海省畜牧业生产中的一面高产红旗。
根据海南藏族自治州可垦荒地多、农业发展前途大的有利条件,省委向海南全自治州的各族人民提出了“在三、五年内把海南建设成为新的粮仓”的号召。为了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去冬以来,我们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从国营农牧场到公社,从机关到工厂,从军队到学校,很快地掀起了一个垦荒造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群众运动。“向荒滩进军,向大地要粮”的生产高潮席卷全自治州的各个角落,农业生产战线上出现了一派大好形势。由于各族人民和全体干部的积极努力,全自治州一鼓作气,仅撒种各种作物一百七十余万亩,比往年提前一个多月超额完成了今年的播种任务,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近两倍。在超额完成播种任务之后,广大群众和干部又乘胜前进,以“粮食不到手,管理不罢休”的雄心壮志和高度的劳动热情投入了田间管理,展开了抗旱防旱斗争,大建丰产方。目前,全自治州庄稼大都生长良好,黄河沿岸早熟地区已开镰收割,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海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大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我们从实践中已摸索出一些经验。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再指示我们,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不发展,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也就难以发展。根据这一指示,自解放以来,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各级党组织,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即大抓农业,高速度地发展农业生产。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我们根据全自治州畜牧业比重大,可垦荒地多,农业基础差,耕作粗放等具体情况,采取了“高速度发展农业与发展牧业同时并举”、“扩大耕地面积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并举”、“以粮为纲,大抓粮食与种植油料作物及其它经济作物同时并举”等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实现全面跃进。经验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由于农业的发展,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饲料,结束了单一经营畜牧业的历史,促进了定居放牧和畜牧业的稳定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为农业的大发展提供了优质肥料和大量的耕畜。几年来,全自治州的耕地面积不断迅速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也在逐年提高,1959年粮食作物亩产在五百斤以上的即达三万八千多亩,占同年播种面积的7.16%。同时,其它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有了相应的增长。
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大力发展农业,大搞农牧结合,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发展农业生产,大搞农牧结合,这是牧业区各族人民的迫切要求。但是在以前,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牧主阶级污蔑开荒种地是“破坏草原”,百般进行阻挠;加之个体的、分散的畜牧业经济没有改造,要发展农业生产是相当困难的。经过牧区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各族人民的觉悟水平空前高涨,为全面发展农牧业生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州委向各族牧民提出“队队开荒种地,社社实现粮食自给”的号召后,立即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59年全自治州牧业区有一半以上的公社和生产队实现了粮食自给或半自给。与此同时,我们还根据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大量举办国营农场,集中力量垦荒造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目前全自治州已建立国营农场十二个,拥有耕地一百五十余万亩。这些农场的建立,对我州的经济发展和繁荣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和各种保守思想进行斗争,是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们曾不断批判了“在牧业区发展农业生产会影响畜牧业发展”,“牧民不懂农业生产知识,种不了庄稼”,“劳力少,发展农业有困难”等等保守思想。同时,领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克服了重重困难,给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如我州地处高寒,没有绝对的无霜期,一年只能种植一茬作物,而且人口稀少,春耕播种任务相当艰巨。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采取了早播的办法,在去年冬天,就根据省委防旱抗旱、抢墒早播的指示,打破常规,大胆尝试,冬播春小麦三十万亩。这不仅改变了耕作制度,而且调剂冬春忙闲不均,解决了春播时劳力、畜力紧张的困难,使今年的播种任务完成得又早、又快、又多、又好。目前这三十万亩冬播作物普遍生长良好,从而破除了“不能冬播”、“人少不能多种庄稼”等种种保守论调,为大力发展我们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重要经验。
目前,我州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我州和全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加紧工作,百倍努力,高速度地发展农业生产,大量增产粮食,以适应新形势飞跃发展的要求。为此,全自治州的各族人民决心乘胜前进,艰苦奋战,不断扩大播种面积,争取早日把海南建设成为新的粮仓。
为了胜利地完成上述任务,今后我们必须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坚决贯彻执行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业以粮为纲的方针。广种粮食,大搞农牧结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是各部门、各行业共同的责任。全体干部和各族人民必须一方面积极垦荒造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一方面继续坚决贯彻执行农业生产“八字宪法”,大建丰产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多种、高产、多收。
二、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大办农牧机具制造厂和建立化肥基地,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利用率,以提高生产能力,为农业提供更多的机械和优质肥料,加速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三、根据“以小型为主,蓄水为主,社办为主”的三主方针和大中小相结合的原则,大搞群众运动,“三水”(雨水、河水、地下水)齐抓,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兴办小型水力发电站,向农业电气化道路迈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