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勤俭创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1
第8版()
专栏:

勤俭创大业
余一得
柳青新作长篇小说《创业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英雄形象——共产党员梁生宝。这是一个一心为集体、胸无半点私的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新人,一个为大伙都过富裕的日子而辛勤创业的领导者,一个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硬汉子。梁生宝朴素、勤劳、公而忘私。为了“稻麦两熟”,丰产丰收,他不辞劳累到一百多里地以外的郭县去为大伙买稻种。到了郭县,他住宿不进栈房,和衣睡在车站的票房里,头枕着过磅行李的磅秤底盘;吃饭不进饭馆,在小饭摊花五分钱买了两碗面汤,把临来时带的风干的馍馍送进肚里。他心里想,我不能贪图睡得舒服,吃得有味,而多花一角钱,少买点稻种。他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用。物质上的节约,可以用三角、五角来衡量,而这种作风的精神价值,却是无可估量的。
梁生宝买稻种的事,给人很多联想,也给人很多启示。我的眼前浮现了许多梁生宝式的人物。生产队长刘锁金上北京参加国庆十年的大典,一来一回总共只花了三块钱,被人传为美谈。刘锁金有他自己的想法:“该花的钱才能花,不该花的钱,一个也不能花,就是该花的钱,也要尽量节省。”解放军里有个战士,自己穿着补了三十八个补绽的衬衣,而把崭新的衣服捐给灾区的同胞。有个大队的支部书记叫老邢,到省里去开会,七八十里路,走着去,走着回来。虽然附近有个公共汽车站,票价块把钱,可是他为了减少社的开支,宁愿自己多吃些辛苦。他说:“这七八十里路,累不病,也不会耽误事,天明就走了四十里,我小的时候跟我爹给人家赶脚,好几百斤还天明四十里呢,更不用说这会儿空着手啦!抗日的时候打游击,一晚上还不是走百儿八十里吗?”言为心声,他们的语言多么朴实有力,他们的心地多么洁白磊落,他们的风格又是多么高尚和令人尊敬!
马克思说过:“作风即人”。梁生宝和梁生宝式的人物和作风,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本色。他们处处为人民,从不为自己;他们只知工作,不图享受。他们的克己正是为了奉公。梁生宝路上舍不得花那几角住客栈钱,买回来稻种又尽先分给大伙;刘锁金从北京回来,没带什么特产,而买了些水稻丰产经验的小册子。他们省吃俭用,不是为了个人发家致富,而是从集体的生产出发,为群众着想。
梁生宝和梁生宝式的人物和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的传统作风。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月里,党培养了部队和干部们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解放以后,虽然物质条件好得多了,但已经养成习惯的人们,仍然保持着这种艰苦朴素的传统。前面说的那位支部书记老邢所以开会不坐公共汽车,就是不忘当年赶脚的日子,不忘抗日打游击的生活。这也就是说,不仅是在困难的战争年月里,即使是在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的今天,以至社会产品极其丰富的明天,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仍然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
梁生宝和梁生宝式的人物和作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越来越成为我们整个时代的风尚。因为这不是个人生活的小节,而是关乎国家集体的大事。党一再教导我们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又一再号召我们经常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就是从六亿五千万人民出发,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的。梁生宝式的人物之所以那样克勤克俭,也正是党的这种号召深入人心的标志。还是那位解放军战士说得好:“一家过日子还要节省呢,别说咱们这么大的国家了。”试想一想,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如果忽略了多快好省的“省”字,那将会怎样地影响建设的速度呢?所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仅是一个人的生活作风问题,而且是对总路线的态度问题。人人都能像梁生宝、刘锁金那样,艰苦朴素,克己奉公,把每一分物资都最大限度地用到建设上去,生产就一定会更快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强国也就能早日建成。
创业难,创社会主义的大业更难,然而,无产阶级革命者从来都是艰苦奋斗,迎着困难走路的。正如方志敏同志在《清贫》一文里所说的:“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让我们经常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优良作风,把社会主义的大业早日创建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