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钢都英雄战洪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2
第2版()
专栏:辽宁通讯

钢都英雄战洪水
新华社、辽宁日报驻鞍山记者
8月初,鞍山地区连降几天暴雨,鞍钢的生产,遭到从没有过的暴雨和洪水的凶猛袭击。在自然灾害的严重考验面前,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从鞍钢职工到全市人民,顿时汇成一股巨大力量,那里有洪水袭来,那里就有领导干部指挥迎战;那里的暴雨成灾,那里就有突击队员赶来抢救。鞍山人“临危不俱、舍己为公”抗击洪水的英雄行为,在与自然进行斗争的战场上,闪发着胜利的金光!
矿工英勇降洪峰
鞍钢的原料基地—千山脚下的大孤山、东鞍山两大铁矿,首当其冲地遭到暴雨和山洪的夹攻。3日,洪水从四面八方,向岗岚环绕的两矿骤集,大孤山矿的破碎机室和东鞍山矿烧结车间顿时涌进了大量洪水。各矿矿工在鞍钢党委和矿党委领导下,即刻卷入了保卫矿山抢救矿山的战斗。
在东鞍山铁矿的调度室里,矿党委书记殷桂堂、副书记胡继尧、副矿长张锡满等人,一面注视着水情的发展,一面部署如何排除洪水,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烧结车间突然打来电话告急:烧结机的供料皮带—四十五号和四十六号皮带快被淹没了……。谁都知道,这两条运输皮带,是整个烧结车间的总动脉,皮带被淹的消息,冲击着每个人的心,党委副书记跑步来到车间,指挥烧结工人们首先抢救电机。
抢救四十五和四十六号皮带的战斗号召,闪电似的传遍全矿每一个角落。科室的干部赤着脚跑来了;保健所的医生和护士,来不及换下白色隔离衣赶到了;就连食堂的炊事员,也提着桶端着盆飞奔来了。
公司支援的六台水泵刚到,人们仅用往常三分之一的时间,就把水泵安好,水龙头插进洪水最深的地方。不料,当工人推上电源开关后,只听得电动机
“呜—呜—”地干转,却抽不出水来。猛水不等人啊,再过片刻连水泵上的电动机部要被淹了。
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忽然一个老工人大声喊道:一定是吸水管里没灌满水,里边有空气就抽不出来!可是,要把吸水管灌满水,必须有人下水,把管子抬出来。水,不仅很深,里边还混杂有很多矿粉,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害。共产党员吴吉智,却根本没想到这些,毫不犹豫地脱下外衣,一纵身就跳进“红色”的水里。然而,身小力弱的吴吉智,虽然连扛几次,水龙头好像在水里生了根,微丝不动。
看到这种情景,共产党员徐海祥、顾乃芳和共青团员齐洪存,卜通、卜通接着跳下水去。四个人齐心协力,终于把大水龙头举出水面灌满了水,重新放到水底。水泵顿时把水送到几十米以外的排水沟,厂房里的洪水退却了,运输皮带、皮带机底座跟着露出水面,……。结果,几台庞大的烧结机,比党委要求的时间提前三小时,吐出人造富矿。
“先行”齐心缚蚊龙
暴雨和洪水一连冲坏或淹没路基和桥梁七十多处。可是暴雨和洪水袭击一处,早就做好准备的钢铁运输兵—一支三千多人组成的防洪抢险突击队伍,立即抢修好一处,不允许暴雨和洪水多危害一分钟,保卫住密布全鞍钢的动脉畅通无阻。
3日中午,驻守在十号高炉旁、保护离炉运输的突击队党小组长、老养路工人刘家和,预感到已经连降一天一夜大雨,险情就要跟踪而来,立即召开一次党小组扩大会,进行战斗前的紧急动员。“同志们,咱们那些黄泥路基……”,刘家和注视着暴雨,沉思一下接着说:“恐怕再也喝不进去了,说不定会出什么事,咱们……”,还没等他把话说完,突击队员们就异口同音的抢着向党表示决心:雨再大点怕什么,要是把路基给泡成泥,我们就用石渣把路基垫得更牢固。“对,同志们,我们不怕,不怕雨大黄泥粘,不怕水深石渣尖……”。刘家和刚说到这里,突击队长王起海就接过去说:“衣可湿透汗可流干,坚决不让高炉停产。”顿时,会场上响超一片热烈的掌声,有人提议把这四句话写在一张红纸上,敲锣打鼓给党支部送去。
他们刚刚来到党支部,给十高炉运铁水、渣子的干线被水淹没的消息,竟跟踪传来了。他们放下决心书,转身就往回跑,来到现场一看,夹着线路的黄土陡壁己经滑落,线路压在黄泥底下。看到这种情景,每个人操起家伙,就一大筐、一大筐地把黄泥抬走。线路刚刚被清理出来垫牢,又有人来报告,给十高炉运焦炭、人造富矿的路基片帮下沉了。他们又分兵挥戈赶来险处,抢救十高炉的生命线。突击队长王起海,正在指挥抢卸石渣,充填沉下去的大坑,突然听到他家住的房子快被洪水冲倒的消息。自从大雨袭来,王起海己经两宿、三天没有回家了。王起海这时只是整着路基,要是不赶快修好,就不能给高炉运送原料。他听了这消息后,操起一把大铁锹抢卸石渣去了。王起海舍己为公的行为,感动得人们的心里热辣辣的,每个人都越战越有劲,路基下沉一毫米,马上就被垫高一毫米,他们一直坚持到雨住天晴。至于王起海的家,早就被运输部派人安置好了。
翻山涉水修电路
供应鞍钢全部电力的中心变电所,眼看就要被漫堤的洪峰包围了。鞍山供电局党委副书记谷万春、局长辛宝善和总工程师周来纯,带领一百多人前来抢救,很快使这个中心变电所转危为安。情况刚刚缓和,配电室又打来了电话:“通在弓长岭铁矿的高压线路中断了!”供电局党委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全局一二百多名干部、工人立即转到生产维护和电路抢修两条战线上进行战斗。党委决定:连夜派出五个巡线小队,对鞍山供电局管辖的每条线路进行逐线巡查和抢修。
去弓长岭巡视线路的突击小队刚要出发,一位披着雨布上衣的老工人,气喘喘地跑来找党支部书记,要求让他也去参加巡线。他就是在这条线路上工作了七年多的老巡线站长、正在度假的鞍山电力学校学员邹学诗。他刚刚离开坚守四十多个小时的堤坝,到家还没等端起饭碗,听说“通往弓长岭线路中断了”,就连鞋也没顾得穿,三步并做两步,一气跑来。
邹学诗等一行五人,在这雷雨交加的夜里,沿着通往弓长岭铁矿的输电线路,迅速而仔细的搜索前进。线路伸向山顶,他们跟着攀登山顶,线路走向深谷,他们跟着翻进深谷,线路跨过河流,他们也跟着涉过洪水。一路上,邹学诗为了解除大家的疲倦,不住嘴的讲解着这条线路的情况。党小组长喻春生,一再重念着刘支书嘱咐的话:“我们要拿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决心”,鼓舞着每个巡线队员。为抢前每一秒钟,谁也不肯怠慢一步,涉水跋山,奔驰了一天一宿,冲破了重重艰险和困苦,终于一清二白地把断线情况向工区领导做了详细汇报。
工程处党总支书记李杰、主任耿世祥带领下的四十多名抢修队员,接到邹学诗小队的汇报之后,连夜赶到断线地点。队员们在二尺多深、半天拔不出脚来的淤泥中,从一里多路远的地方,把十来米高的电线杆子抬来,架起落地的高压线。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战,被水冲倒的八根电线杆树立起来了。整整停电六十三个小时零三十分钟的弓长岭铁矿,又传出了有节奏的马达声。
现在乌云散了,洪水低头了,鞍山上空又像往常一样,浓烟滚滚。抗击自然灾害、保卫鞍钢的各路英雄,早就返回原来的战斗岗位。他们正在用双倍的干劲,喝令矿山献出更多的矿粉,向高炉和平炉要更多的铁和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