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祖国的花园城市—青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2
第4版()
专栏:

祖国的花园城市—青岛
大众日报记者 李梅村
新华社记者 王建林
青岛,祖国锦绣山河上的一颗珍珠。这座位于黄海之滨的花园城市,自1952年以来,就一直是全国卫生红旗单位之一。现在让我们看看这里夏季的卫生情况。
不让“病从口入”
我们访问了春和楼、李村路食堂等许多餐馆。在这里我们没有发现一只苍蝇。这些饭店的防尘、防蝇、防腐等设备都十分齐全:菜墩加木罩,笼屉加布套,面案设纱帐。春和楼饭店今春以来,共创制改制大小工具设备十三种,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饮食卫生水平。原有炉灶改建成’万能灶后,全部实现了蒸汽化,利用蒸汽做饭,室内无烟无尘。在这个饭馆内,和面、包饺子、切菜等,都使用自制的机械,尽力减少手与食物的接触,保证食物清浩卫生。
在暑期,到冷食店内一坐,喝上一瓶冰镇汽水或是啤酒,真是沁人肺腑,神清志爽。在青岛糖果冷食厅,各种带奶冷食品的含菌量,崂山汽水厂各种汽水的杂菌含量,都比国家标准低得多。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的青岛啤酒,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更是十分严格。
蚊蝇不再光顾了
俗话说:“井里的蛤蟆酱里的蛆”,可是,在青岛裕长酱园的产品内,几年来就没见过一只蝇蛆。
在这个酱园的各个院子内,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千七百多只大缸,缸缸有罩有席,防护十分严密。自从今春试制成功电动砖、搅拌机等五十六种机械和工具台,全园一系列工序都达到了卫生要求。
在人们想像中,肉类加工厂内一定是污秽不堪,腥臭难闻。其实不然,在青岛肉类联合加工厂内很少见到苍蝇,环境卫生也很好。在它周围的邻居,一点也不感到厂内不洁之物给他们的威胁了。
高温炉旁凉爽宜人
当我们向青岛市驴华玻璃厂行进的时候,我们真担心工人们会经受不了玻璃厂那种高温。可是,来到这个厂温度最高的-号大熔炉旁一看,工人们却从容不迫地在炉前操作。我们举目四望,只兑包裹着炉身的黑色钢片外侧,水流过过而下。厂党委书记郑培慈告诉我们说:这叫做“隔热水幕”。在这层钢片里面,还砌有一层“轻砖”。它们像一道道的屏障,隔绝着热源。这个厂发动职工出主意,土洋结合,采用了自然通风、动力通风、高速喷雾等许多综合降温措施,终于使炉前温度由四十九度降到三十五度,比济南最热时的气温还低将近五度。工人们换班后,可以到凉亭休息。
昔日垃圾场
今朝变花园
青岛除了气候宜人,山明水秀外,其他条件并不尽好。台东和台西等市区的大部分地方,同都区农村没有什么两样。
台东区的汉口路和北仲家洼,解放前本是有名的垃圾场臭水沟。而现在映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色。我们正走在上面的平坦、光亮的马路,是居民新近用矿渣等刚铺好的,以前,每到雨季街道便被冲得坎坷不平,泥泞满地。居民们还从矿渣中拣出很多铁,用它变卖得来的一千多元钱,买成水管,敷设了下水道,使公共厕所的粪池和各家各户所修成的污水道同下水道衔接起来。在这里,所有空地、庭院都栽植了花木,在街心、路旁,建起了好几个别致的小花园或大花坛,并安置了石桌、石凳,供人们晚间闲坐纳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