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罗马尼亚钢铁生产战线报捷 钢铁工人超额完成头七个月的钢铁和钢材生产指标 许多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取得大面积小麦高额产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2
第5版()
专栏:

罗马尼亚钢铁生产战线报捷
钢铁工人超额完成头七个月的钢铁和钢材生产指标
许多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取得大面积小麦高额产量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21日电 罗马尼亚的钢铁工人正在投入一场夺钢战斗。今年头七个月,全国钢铁工人共超额生产了三万八千吨铁、六万三千多吨钢和一万七千多吨钢材。从全国各个钢铁生产战线传来的消息表明,今年罗马尼亚钢铁生产的形势很好,全年生产一百七十万吨钢的指标有可能超额完成。
近些年来,罗马尼亚的钢铁工业正在以不断加快的步伐前进。1959年,罗马尼亚的钢产量达到一百四十一万多吨,比1958年增长了50%多,这样的增长额在过去九年中是最快的。而今年计划规定生产一百七十万吨钢的指标又比去年高22%。
解放以前,罗马尼亚的钢铁生产很不发达。在1938年,罗马尼亚只能生产二十八万多吨钢。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破坏,1945年罗马尼亚的钢产量几乎降低到1938年的一半。
解放后,罗马尼亚党和政府很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罗马尼亚工人党首先是通过扩建和改建原有企业来扩大钢铁生产。1951—1958年间,罗马尼亚用于钢铁工业的投资相当于这一时期工业投资总额的10%。在主要钢铁工业中心——洪尼多阿拉冶金联合工厂,原有的高炉都已得到改建。在另一个钢铁中心——在加兰的冶金工厂,新建了一座二百五十立方米的高炉,旧的高炉也进行了改建,从而使这个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了60%。炼钢和轧钢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在1945到1959年这十四年里,罗马尼亚的钢产量约增加了一百三十万吨,平均每年约增加十万吨,而在1925到1938年期间,每年平均增长不超过一万八千吨。
罗马尼亚人民在发展钢铁工业方面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他们把目前的成果只看成整个夺钢战斗中的一个开端。不久前召开的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关于1960—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1960—1975年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的指示规定,到1965年,罗马尼亚的钢产量将增加到三百三十万吨,即比1959年增长一点三倍;到1975年,钢产量将达到七百五十万吨,即比1959年增长三点三倍。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21日电 罗马尼亚许多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在大面积土地上取得了高额小麦单位面积产量。
布加勒斯特州德拉格林那国营农场在三千七百多公顷的土地上获得了每公顷收获三千零一十公斤的小麦产量。同一州的卡拉加莱国营农场在二百五十五公顷的土地上获得了每公顷四千二百公斤的小麦产量。
底密索拉州格拉巴茨国营农场在六公顷试验田上更获得每公顷八千零八十三公斤的小麦产量。
许多集体农庄在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方面也获得了很大成就。如康斯坦萨州科马纳集体农庄,在七百八十八公顷土地面积上每公顷收获了二千二百公斤小麦,俄拉第亚州西思塔纳集体农庄的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每公顷为二千三百公斤。
这是罗马尼亚劳动农民和农业工人在实现新的六年计划(1960—1965年)规定的发展农业的任务中所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新的六年计划规定,1965年农业总产值将比1959年增加70%到80%,粮食总产量将增加到一千四百到一千六百万吨。新的六年计划规定,农业增产主要依靠对土地的精耕细作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此,罗马尼亚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的机械化和实行科学的农业耕作法。
为了制订适合各地自然条件的农业科学耕作法,从1958年以来,在罗马尼亚的一些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中曾通过种试验田的方法来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目前,罗马尼亚增产小麦的重要经验是:深耕、施肥和选用良种。许多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由于合理采用了这些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它们的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如在获得每公顷八千零八十三公斤小麦高产的底密索拉州格拉巴茨国营农场,在种小麦的土地上曾进行过两次深耕,深度为三十到四十公分。这个农场每公顷小麦曾施底肥三至四万公斤。此外,在作物生长期间还先后施了各种不同的化肥。播种的种籽则都是经过精选的良种。
目前,在罗马尼亚所有国营农场中进行深耕的土地已占全部土地面积的90%—95%。许多集体农庄则已开始有计划地积肥。
罗马尼亚党和政府十分注意为普遍采用这些小麦丰产经验创造条件。新的六年计划规定,到1965年末,全国农业将共得到四千万吨有机肥料和二百多万吨矿肥。各科学研究机构则在积极培植良种。(附图片)
罗马尼亚最大的钢铁厂洪尼多阿拉冶金联合工厂新建现代化焦化厂外景一角(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