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济南柴油机厂工人帮助发展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3
第2版()
专栏:山东通讯

济南柴油机厂工人帮助发展农业
把排灌机械及时送到农村
“我们多流一把汗,农民放下千斤担,抗旱排涝机械化,增产粮食千万担,工农联盟大巩固,社会主义早实现”。这是济南柴油机厂工人为了提前完成比去年增加四点三倍的农业排灌机械生产任务提出的战斗口号。全厂重点车间——翻砂车间的工人研究改进了一模多铸和三班交错两次烘窑的方法,日产农业排灌机械地盘由四台提高到二十台;机工车间的工人也在大闹技术革新……。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装配车间工人徐呈谦和其他工人一样,显得更着急了。他想:“其他车间都跃上去了,就是我们装配车间跟不上去,这样就要影响农业排灌机械及时出厂啊!”他经过仔细地研究后,设计出一种提高轴瓦刮研工效的椎形刮刀。全厂革新能手刘笃才用废钢帮他试制,第一次失败了,又继续进行试验。
支部书记和车间主任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立即发动技术员和一些老工人,根据徐呈谦的初步设计,进一步研究出一种球形刮刀来。
经过数次试验证明:机械化球形刮刀不仅刮研质量好,而且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了二百三十九倍。大家为这个工序机械化试验成功拍手叫好。徐呈谦这时比任何人更显得高兴。这个薄弱环节的突破,使装配速度大大加快,一百五十台农业排灌机械及时地送到了抗旱排涝前线。
“机器的好医生”
王俊德师傅是柳埠公社鼎鼎有名的人物。他在两个月内,背着工具箱,跑遍了公社九个大队,检修机器三十余部。因此社员们亲热地称呼他是“我们的王大哥”、“机器的好医生”。
6月间,王俊德师傅和三十多个工人,到公社支援抗旱。他亲眼看到社员干劲大,浇地进度迅速,但是因为土地多,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有一次,他看到山坡上停着两台柴油机,一打听,队长说是坏了。
“坏了,怕什么,咱们来就是专找坏机器的。”
王俊德和几位手艺高的老工人把两台机器全部卸开,又一一安装起来。可是几次试车,就是发动不起来。面对这样的处境,他立即意识到,修理这两部柴油机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咱们工厂支援农业的成败,而且会直接地影响到抗旱的胜利。“不,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克服困难,一定要把机器修好。”他细心地检查了三次,终于发现水泵有撒气现象。找到了毛病所在,当然高兴,但立即又发起愁来,撒气垫子破了,回工厂去取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只得用身边带着的鸡毛绳,涂上一层厚厚的黄油,安装到水泵上试试。一试,果然好多了。但撒气的现象还是有。最后,他想出用破布、棉絮等物代替,总算把撒气的地方堵塞了。
进行完最后一次检查时,王俊德大声喊:“开车”。当人们把开关一按,轰隆一声,一条碗口粗的水柱喷射一丈多高,水送上了山坡,五百多亩山地得到了灌溉。这时,社员们个个都用感激的眼光看着王俊德和几个工人,激动地说:“柴油机厂不光帮俺造机器,还负责派人来修机器,你们对农业的支援真是做到了一包到底啊!”
支援就是要解决关键问题
济南柴油机厂翻砂车间副主任朱玉林,一走进柳埠公社社办工厂翻砂车间办公室,主任赵若发迫不急待地向他介绍起情况来。翻砂是当前厂子里生产的关键。工人,都是不久前从生产队调来的,甭说翻砂,就是化铁也没有见过。因此,铸件净是白口铁,有的不能车用。赵若发讲完后,朱玉林立即表示说,这次咱们来公社支援农业,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解决关键的问题,巧极了,一来就碰上啦!他连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要赵若发陪他到车间内去看看。朱玉林到车间看了看化铁炉嘴,又看了看耐火材料,接着又抓起了一把混合材料一捏,心里就有了底了。
“这些问题不大,主要是化铁炉嘴歪了,风力就不足;混合材料里边掺的粘土多了,比例不对头”。
自从这一天起,朱玉林就同翻砂车间的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生产中,他采取边浇铸、边讲解的办法传授技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化铁炉修好了。风口角度不对、原材料混合比例不合适等问题也解决了。大家已经掌握了炼铁技术,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朱玉林还帮助建立起一套劳动力组织,工效提高了二倍半。
革新“迷”——杨耀川
人们称杨耀川是支援农业的革新“迷”。自从他访问柳埠人民公社回到工厂以后,心里常常想起公社榨油厂的那盘大石碾子又笨又慢,一天压不了三百斤豆子,要是用机器,替出人力畜力搞农业生产那有多好啊!从此,一有空他就研究试验,从压豆子想到挤豆子。开始用两块元铁并起来试验,太细,挤不出豆子,又用曲轴料头试验,还是不行。有一天吃饭时,他忽然想起了厂里曾做过二十二点五马力柴油机,上面皮带轮的尺寸差不多。他扔下饭碗摸着黑从废料堆里找出了废皮带轮。于是,边设计,边找配件。工具工厂业余加工厂的职工,听说他在为公社试制挤豆机,也热情地帮助赶制需要的零件。就这样只七天的时间,一台电动挤豆机造成了。工人把机器打扮得红红绿绿,连夜送到了公社。使用的结果,一个人操作一架电动挤豆机,代替了过去四个大石碾子,二十四个劳动力,四个壮牲口一天的劳动量。·本报记者 孙祖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