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工具改革抓早抓准,选样定型,配套成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4
第3版()
专栏:

工具改革抓早抓准,选样定型,配套成龙
中共湖北襄阳地委第一书记 焦德秀
襄阳专区连年增产,其中工具改革起了重要作用。今年全区夏收作物面积比去年扩大25%左右,夏播面积扩大20%多,夏粮入库比去年夏季增加二亿多斤,收割、脱粒、运输、播种等方面的工作量都大大增加。但是,参加夏收夏种的劳动力并没有增加,相反地还有一批劳动力在进行水利等方面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夏收夏种却比去年完成早,夏粮入库比去年提前二十五天完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搞以“四改两消灭”和农业半机械化为中心的工具改革群众运动,提高了工效。(四改两消灭,即把人力车水改为自流灌溉,把肩挑背驮改为车船和滑丝滑道运输,把落后耕作工具改为改良工具,把人力加工改为机械化、半机械化加工,达到消灭肩挑背驮,消灭人力车水)。几年来我们体会到,以“四改两消灭”和农业半机械化为中心的工具改革群众运动,是解决农业连年增产中劳动力不足矛盾的主要途径,也是加速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必经阶段。几年来在工具改革上,我们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这就是抓早抓准,选样定型,配套成龙,用好管好。
(一)
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工具改革必须及早动手准备,上季抓下季,今年看到明年,走在农业季节的前面,宁让工具等季节,不让季节等工具。如果动手晚了,改革的工具即使再多再好,在当年季节里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是在上年冬季就抓下年的春耕工具,春季抓夏收夏种和田间管理的工具,夏季抓秋收冬播工具。从春季以来,我们就抓住了短途运输、收割、脱粒、加工、炊事等方面的工具改革,大搞群众运动。到夏收以前,全区已有人畜力板车五十二万多部,平均每四个劳动力有一部;建成水力、畜力加工点七万八千多处,平均每个生产队有一点五处。另外还推广了插秧机、收割机、鐥镰、脱粒机、改良石磙等新式改良农具二十多万件。这些工具投入夏收夏种,据计算节省了两、三百万个劳动日和四、五十万个畜工。
我们在抓早的同时,还要抓准。所谓抓准,就是抓住农业增产的关键措施,使工具和关键措施相适应。比如明年小麦增产的关键措施是开荒扩大面积和深耕,就必须抓住开荒和深耕工具的改革。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得抓住费工最多、季节性很强的薄弱环节。比如夏收中的脱粒、运输工作量最大,时间性很强,光靠槤枷脱粒和肩挑运输不行,就必须抓住脱粒、运输工具的改革。这就是说在工具改革上也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襄阳专区是稻麦两熟和棉麦两熟的地区。夏季既要收起来,又要种下去,是全年增产有决定意义的关键季节,也是劳动力最紧张的季节。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全年是以夏收夏种的工具改革为重点。可是,夏收夏种所需要的工具很多,有收割、脱粒、运输、加工、整田、播种等各方面的工具。在这些方面也必须分清主次。我们今年集中力量抓住了其中占用劳动力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短途运输、脱粒和加工等方面的工具改革。目前,我们在大抓冬播工具改革,确定以改革深耕、条播工具为主攻方向。抓住主攻方向后,就集中优势兵力,大改大制。采用攻关战役的办法大搞工具改革,比零打碎敲的办法好,在短时间内可以收到显著效果。
(二)
在工具改革的群众运动中,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及时地作好选样定型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广。选样定型是保证工具改革群众运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健康地发展的关键。我们确定凡是要在全区普遍推广的工具,如随县的七网十四幅木轮板车,郧西的水力加工一条龙,南漳的改良犁,襄樊市的庞公式三行自动条播器等,都是书记挂帅,全党动手,经过反复试验、选样定型的。从小麦连年增产中,我们发现庞公公社创制的三行自动下籽条播器是一种很好的条播工具,它能自动下籽,下籽均匀。地委研究冬播准备工作时就确定在庞公式三行自动下籽条播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出一种定型条播器,在全区推广。6月初,我就带着襄阳专区通用机械厂的农具改革能手金凤山到庞公公社,和公社农具厂的工人、社员讨论了这个问题,提出了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组织襄阳专区通用机械厂等几个厂的工人参加改革。改制成功后,用这个三行自动下籽条播器在庞公大队种了一片麦子,籽播得均匀,行距合适。在开县委第一书记会议时,各县第一书记都到现场进行了评比鉴定,认为这种条播器具有自动下籽、随时调剂下籽量、下籽均匀、既适用于稻麦两熟地区、也适用于棉麦两熟地区、行走平稳、轻便好用、费工少、成本低等优点。地委就确定以这种条播器为定型条播器,在全区推广。选样定型是一个十分细致入微的工作,要求领导深入工具改革工地和田间,和革新能手一起具体研究,和群众一道反复试验,对每个细小部件的规格、尺码、用料、安装都要研究好,不能有一点粗枝大叶,不然就要影响工具的质量,影响整个运动的健康发展。选样定型也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先是自下而上地挑选各地最好的工具,集中现场比武,由领导、工人、农民和技术人员共同评比鉴定,分析优缺点,然后集中革新能手,集中各式工具的优缺点,改制出新的改良工具,又经过现场试验,评比鉴定,反复研究和改进,最后定型。在定型后,又用“解剖麻雀”的办法,将定型工具的构造、部件、规格、尺码、用料、安装办法等一一作出规定,绘成图样,并举办现场训练班,由各地抽出一批技术较高的工人,在革新能手的指导下,按照图样制造样版工具,带回去仿制。在制造中,有的地方以县、社为单位,按制造的工具类别,组成临时制造厂,集中制造。一个部件、一件工具地鉴定、验收,严格保证质量,避免走样。
(三)
在单体新式、改良工具选样定型的基础上,按生产工序把新式、改良工具配套成龙,是工具改革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农业生产工序之间也像工业生产工序之间一样是互相联系的。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进行耕作方法的改革和大量采用新式、改良工具和半机械化、机械化工具后,工序之间的这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更加紧密。比如在小麦播种中,采用十行条播器后,小麦行距有一定规格,用旧式锄草工具就不行了,要求创制和改制同新的播种方法相适应的锄草工具。如果种麦茬花,还得创制和改制新的棉花播种器。而新的棉花播种器的推行,又要求使用新的棉花锄草工具。因此一项工具的改革必然牵涉到耕作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个别工序的工具改革发展为全部工序的全盘改革,要求单体工具的选样定型发展为按生产工序把新式、改良工具配套成龙。这样作不仅可以提高工效,而且可以提高耕作质量。新式、改良工具的配套成龙要有全面规划。在制订规划时,必须要周密地考虑到各道工序之间的互相联合,使各道工序采用的新式、改良工具上下衔接,缺什么、补什么,哪种工具不适用、就改良哪种工具。特别是“龙头”要搞好。比如棉花耕作工具改革一条龙,棉花播种器就是个“龙头”。只有把棉花播种器首先定下来,然后才能按照它的行距等规格来在开沟、中耕培土、锄草、追肥、除虫、拔秆等工具上选样定型。在实现全面规划的过程中,也还是要分段作战,有长计划,短安排,从当前生产需要入手,把促进当前生产和实现配套成龙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新式、改良工具的配套成龙。
(四)
有了新式、改良工具之后,还要用好管好,不断解决如使用、修配、保管等问题。在每个问题中,比如使用方面,不仅要解决习惯势力、技术、工具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还要解决各方面的配合问题。有了车子,路跟不上,车子还是不能用起来;有了路,劳动定额、劳动组织不搞好,还会影响使用车子的积极性。襄阳专区随着工具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各地采用制造和修配、传授技术相结合,使用和管理相结合等办法,正在不断地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为了解决使用和修配问题,有的地方把原来参加临时制造厂的工人、农民组成修配和技术辅导小组,分散下去,分片包干,传授技术,修配工具。由于工具是他们制造的,由他们传授使用和修理技术,修配工具,能做到多快好省。同时,在传授技术和修配工具的过程中,他们又能从实践中直接发现和了解新式、改良工具在使用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和群众的意见,并和群众一道,现场研究,不断地改进、提高。
在农具保管上,随县厉山公社工农生产队搞得比较好。这个队的农具是分级分作业组分人管理,谁用谁管。生产队和小队建有农具保管库,小队的保管库设在食堂,社员用、存工具都很方便。另外还坚持执行奖惩制度,鼓励社员管好农具的积极性。这个队的社员已经普遍养成爱护公社财产,细心维护农具的风尚和习惯,农具损坏很少。这个经验正在全区推广。
襄阳专区在工具改革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尚未解决的问题也还是不少的。再者,随着工具改革群众运动的不断发展,也必然要带来许许多多新问题。我们今后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深入下去,具体地、不断地解决这些新问题,踏踏实实,一贯到底,促进工具改革群众运动深入地、持久地发展,保证农业生产持续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