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青春之歌”在日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4
第5版()
专栏:

“青春之歌”在日本
中国影片“青春之歌”在日本各地巡回上映以来,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正在进行着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的日本人民对这部影片感到十分亲切。许多日本青年和中国青年一样,把林红、林道静等人的高贵的革命品质,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
影片“青春之歌”的拷贝,是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赠送给日中友好协会的。由于日本政府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影片不能正式在日本公开放映。因此,“青春之歌”的放映,是通过日本的进步团体以举办电影欣赏会等形式与日本观众见面的。今年3月间,日中友好协会在东京举办了“青春之歌”影片的预映,招待各界人士。从5月底开始,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的社会文化事业部和日本共产党都道府县委员会等在东京、大阪、京都、神户、札幌等近二十个都道府县市,举办了“青春之歌”的巡回放映。
在“青春之歌”放映期间,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野坂参三在“赤旗报”上以“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为题撰写文章,亲自向日本人民推荐这部影片。文章中着重指出:“青春之歌”中所描绘的中国学生运动的特点,在于他们经常同广大工人和市民的斗争密切结合,作为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环,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斗争。中国学生运动之所以强有力的原因也就在这里。中国工人同青年知识分子结成一体,组织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的买办资产阶级政府的广泛统一战线的经验,给了我们宝贵的教益。野坂主席在文章的结尾指出,正在为反对新日美“安全条约”,反对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卖国反动政府而进行顽强斗争的日本人民,看了这部影片,必然会得到鼓舞和学习到一些东西。
“青春之歌”在各地上映期间,许多进步团体举办了有关这部影片的座谈会。观众还写信给“赤旗报”发表观后感。在东京大田区举行的“赤旗报”读者座谈会上,一位名叫光子的女工说,“由于我参加了反对新日美‘安全条约’的统一行动斗争,当我看到‘青春之歌’影片中出现游行示威的场面时,几乎使我产生了错觉,以为是我们自己的斗争。这部影片使我感到非常亲切。”她说:“过去我认为只有能够获得金钱和名誉生活才有价值,可是我的实际生活离这些东西又是那么遥远,因此我的心中一直被一种空虚感所侵袭。到我参加了进步合唱团工作后,我才逐渐认识到为群众的共同利益服务就是最有价值的生活。看了‘青春之歌’,我的这种想法在我头脑中更加明确起来了。同时,使我对未来有了希望。”名叫利晶的一位政府职员说:“我在去看电影以前,有一种成见,认为中国影片大概不会太有意思。但是想不到这部影片精采得使我吃惊。日本如果也能够多拍一些这类影片就好了。”他说,“目前在日本,比起影片中所描写的当时中国的情况,要容易活动得多。因此,按理说,我们也应该更加鼓起劲来。”一位名叫广司的旋工说:“我从小林多喜二的作品中知道阶级斗争是严酷的。所以当我看到‘青春之歌’的主人公们在狱中进行斗争的时候,影片告诉我们团结的重要,并且不能坐着等待美好日子的到来,我不由得鼓起掌来了。”
在日中友好协会专门为大学生举办的“青春之歌”影片座谈会上,东京茶之水女子大学四年级学生小泉志津子说,“青春之歌”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好影片。她说,日本的学生们也应该像影片中的中国学生们一样投身到工人、农民中去进行活动。同一个大学的近间爱子说,她认为当时中国学生们的理想在日本也是可能实现的。
第一次看中国电影的日本埼玉县的农村青年原岛孝太郎在写给“赤旗报”的信中说:这部影片从头到尾贯穿着共产党人把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崇高道德品质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看了这部影片,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一个人的力量是软弱的,大家非团结起来不可。东京的一位保育员吉成绢子在来信中说:“当我们探求林道静转变的主要根源时,‘阶级’这两个字,通过电影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上。林红身在狱中仍然坚决相信党、爱护党的那种崇高形象强烈地吸引着我。”她认为中国这部影片给了日常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日本妇女以勇气和希望。
评论家大岛辰雄在“赤旗报”上热情地赞扬了这部影片,并特别说到,“当我们看到林道静入党宣誓的场面时,不由地想到我们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加坚决地履行我们的誓言。”
(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