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童修明送肥下乡两年为一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5
第3版()
专栏:

童修明送肥下乡两年为一日
王维夫
南京源丰祥花席店弹花工人童修明,身边放着一本破旧的日记本,第一页上写着:“送肥支援人民公社发展生产!”里面记载着他终年支援农业的成绩。从1958年开始到今年8月上旬,他已经给江东公社凤凰小队送了粪肥二十四万一千九百斤。
童修明两年如一日,主动地、自觉地、持久地坚持送肥下乡,支援农业。不论是烈日酷暑,或是寒冬腊月,不管是刮风下雨,或者是冰天雪地,无论是平常的日子,或是过年过节,他每天总要抽空挑着粪桶送粪便下乡,从不间断。
早在1958年5月,农村出现了大跃进的形势,党号召城市居民支援农业生产。种田出身的童修明想:“肥是农家宝,庄稼少不了。要是把城里的粪便集起来,送下乡去那该多好!”于是他自己便花了五块钱买了一副粪桶,放在汉中门外一条小巷子里。从此,童修明除了弹棉花外,便多了一份工作。每天早晨,当东方刚刚发白,他就从莫愁路家里赶到汉中门外,把粪便送到江东公社凤凰小队,然后去上工。如此天长日久下去,送肥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他说:“要是一天不送肥,心里就像有件重要事情没有做,吃饭睡觉也不安心。”
童修明天天送肥下乡,凤凰小队的社员们都非常感激。有一个老太太望着童修明的背影,对另一个社员说:“这个人支援农业入了迷了。”
今年春节前夕,童修明想到群众都有除粪倒脏的习惯,这正是积肥送肥的好时机,便和同店的工人吴先才商量了一下,两人决定在三十晚上突击大干一场。当别人正在全家团聚欢度旧历年除夕的时候,他们两人却在起劲地送肥下乡支援农业。这天晚上,两人共送了十二担粪给小队,一直到夜晚十点多钟才回家休息。
春节假期,他仍坚持送肥下乡,在他的影响下,源丰祥花席店的职工们掀起了送肥支援农业的热潮。两天中,全店共送了四、五十担肥料,把小队的粪池装得满满的。吴先才也成了支援农业的积极分子,经常送肥下乡。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童修明在店里开会刚结束,心里惦记着还有一担粪没有送哩!他走出大门,一阵阵北风夹着雪花迎面吹来,好冷的天啊!同店的一个职员关心地劝他今天不要去送肥了。童修明说:“不行,支援农业不能因为天冷就不干了。今天多送一担肥,明天就可多增产粮食。”他跑到汉中门外,挑起粪桶,顶着风雪,一步步向凤凰小队走去。
送完粪回到家里,妻子被他惊醒了,看他满面雪花,两手冻得通红,关心地唠叨说:“看你,也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童修明风趣地说:“我的身子是铁打的,风吹不动,雨淋不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受点劳苦有什么关系。”
童修明是安徽和县人,从小帮人看牛,长大后种过十多年田,以后做弹花工,做了十多年。他这样热心支援农业,是受了党的教育,深刻地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但是住在隔壁的金大妈见他那样殷勤送肥,却还以为他是在搞“副业”。有一天,金大妈问童修明道:“你天天送粪下乡,一个月拿多少钱?”童修明笑着说:“支援农业,就是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出力,怎么能计较钱呢?”
凤凰小队收了他的粪,给他报酬他不要,社员们也过意不去,今年3月,敲锣打鼓地把一面锦旗和一张喜报送到他工作的店里,这时,童修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激动地对小队的社员们说:“我挑起粪桶时,就想到去年参加全市财贸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时,一位市委负责同志讲的话:‘我们支援农业是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是份内的事情!’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坚持着每天送肥的,看到你们丰收,我比什么都高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