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方言地区也能推行注音识字 浙江采取拼音、识字、学普通话三结合的教学方法获成效 十省一市少年儿童普通话朗诵比赛结束十五人获个人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6
第4版()
专栏:

方言地区也能推行注音识字
浙江采取拼音、识字、学普通话三结合的教学方法获成效
十省一市少年儿童普通话朗诵比赛结束十五人获个人奖
本报讯 浙江省全面开展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运动。到6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六百三十多万人参加了注音识字和普通话学习。
浙江方言非常复杂,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方言。温州专区甚至一县之内说六、七种话,彼此交谈都有困难。语言不通,往往给生产、工作和学习文化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广大群众对学习文化和统一语言的要求十分迫切。自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推行注音识字的指示后,全省各地立即掀起了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运动的热潮。
浙江各地在推行注音识字过程中,根据方言地区的特点,采用拼音、识字、学普通话三结合的教学方法。他们利用方言中已有的音,去学习普通话中难发的音节,注意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对比,把比较难发的音分散教学,逐个突破。同时还制作“活动舌头”和图表,形象地帮助学员掌握发音部位和方法,通过拼音字母学习了汉字,同时又通过注音识字学会了普通话。由于采用了拼音、识字、学普通话三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注音识字运动从城镇到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获得了显著的成绩。工农群众学习注音识字之后,大大加速了扫除文盲工作。上虞县洙溪生产队二百一十二个青年,通过四十七小时的教学,就学会了拼音,并认识了七百多个汉字。临海县竹岙生产队的一个妇女扫盲班和温岭县田垟民校采用注音识字教学方法,经过一百个小时左右的教学,就达到了扫除文盲标准,取得了和北方话地区同样的效果。
据新华社24日讯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最近联合举办了少年儿童普通话朗诵比赛。评比结果:参加比赛的三十二名少年儿童,有十五名获得个人奖,有一个单位获得了集体奖。
参加这次普通话朗诵比赛的十省一市,都是方言比较复杂的地区,参加比赛的儿童都是不久前开始会说普通话的。但是从这次评比结果看,少年儿童响应团中央的号召积极学习普通话,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获得第一名的江苏省代表练晓虹,原来讲一口扬州话,去年在教师的教育下,明确了讲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勤学苦练,随身带着写了拼音字母的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念,创造了“四多”的学习方法:多读(课上读、课后读、家里读),多问(问教师,问同学),多听(听广播,听人讲,听电影里的对话),多讲(课上讲,课后讲,家里讲)。(附图片)
广东省开平县文教干部张曾运在长沙公社思始大队参加劳动过程中,利用休息时间在田头帮助社员复习拼音。新华社记者 罗 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