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吴桥城关公社用不断革命精神贯彻执行“二五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6
第4版()
专栏:

吴桥城关公社用不断革命精神贯彻执行“二五制”
中共吴桥县委办公室 本报记者
河北省吴桥县城关人民公社,是“二五制”领导方法的创始者。几个月来,各级干部不但坚决贯彻执行了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而且公社党委还本着不断革命的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充实了“二五制”的内容,使之更为完善,推动农业生产持续跃进。
加强生产第一线
吴桥城关公社和各管理区,脱产和不脱产的干部共有三百一十人。其中公社党委和行政部门有干部三十三人,管理区有干部一百四十一人,公社级的国营企业部门有干部一百三十三人,还有县级机关下乡包队的干部三人。实行
“二五制”后,公社党委根据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原则,把90%以上的干部都派往生产第一线。下去的干部,一种是常年包队的,共有二百零六人(公社党委常委包管理区)。包队的干部根据加强薄弱环节的原则,分别住在一百一十六个生产小队里,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另一种是不固定包队的,主要是一些业务性较强的部门的干部,如医务部门、商店、银行等。他们下乡后,一面参加生产,一面开展业务活动。据6月份的统计,在这些部门的一百三十三名干部中,除29.3%的干部常年包队外,还有四十五人经常流动下乡。
学、干、转、帮
各级干部在深入生产第一线以后,创造出了许多好的工作方法。这些方法,概括起来有四个字:学、干、转、帮。
学,主要是向小队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革命干劲,学习他们的先进农业技术。学习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干、转、帮,随时随地的学习,一种是聘请老农为师,成立技术顾问团。前一种主要是学习一般农业技术,后一种则是学习比较复杂的农业技术。
要干好、转好和帮好,必须学好。城关公社在推行“二五制”前一阶段,虽然许多干部都通过生产实践,学习了不少生产本领,但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广泛的行动。公社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把“学”字列为“二五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要求各管理区和小队,把“生产顾问团”、“八仙参谋部”迅速恢复起来。另外,每个干部都要拜几名有生产经验的老农(贫农和下中农)为师,当自己的生产参谋。在执行过程中,公社领导干部都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如公社党委副书记、公社主任陈兴文,原来负责政法方面的工作,缺乏农业生产知识。但由于他虚心向农民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棉花、甘薯、玉米等作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他还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同群众一起创出了有关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改造碱地等十五种样板田。他说:几个月的“农业大学”,使我基本上摘掉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外行帽子!
干,就是扎扎实实地参加生产。参加劳动的时间,因工作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公社党委书记、主任等领导干部,因为要掌握全面的情况,每周参加劳动时间,一般在两天左右,一般干部在三天左右。管理区的干部,每周劳动的时间都在三、四天上下。劳动的地点,一般干部固定在所包的小队,公社党委书记、主任等领导干部,劳动地点比较灵活,但多数时间固定在一个小队上。不管在哪里劳动,其参加劳动的时数,都由小队长签名盖章,记入劳动记工本,定期检查。这样,就在制度上保证了干部参加劳动的时间。据统计,实行“二五制”前,公社和管理区一级的干部,只有五十九人参加劳动,同时由于会议和事务工作的限制,他们每月参加劳动的时间也只有七、八天。现在,几乎全部参加了劳动,每月劳动时间多数在十五天左右。
干部参加生产的目的,在于通过生产实践,及时总结与推广先进经验,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既要参加好生产,又必须领导好生产;既要当一个普通劳动者,又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吴桥城关公社在推行“二五制”前期,在“干”的问题上,大体上出现三种情况:第一,又劳动,又指挥,这种干部占绝大多数;第二,光是埋头苦干,忽视了指导生产,这种干部也有相当一部分;第三,指挥的多,劳动的少,占干部中的极少数。公社党委发现这一情况后,通过对干部的评比,及时总结了“干”的经验,批判了后两种作法,推广了第一种作法,并明确提出:干部要到最关键的地方去参加劳动,以便解剖麻雀,指导全面。这样,就充实了“干”的内容,使它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抓思想关键,抓生产关键,抓生活关键,目前已成为广大干部的行动口号。比如,城关公社近三百天未下透雨,抗旱是个关键问题。但在抗旱中各小队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各级干部都能根据不同情况,寻找关键中的关键。有的地方着重抓打井,有的地方着重抓工具改革,有的地方则着重抓除虫……。公社党委副书记王殿卿,分工包城关管理区。这里的大多数土地都能浇上水,只有八百亩流沙地,打井困难,仍然受干旱的威胁,有些干部对打井又缺乏信心。于是,王殿卿就抓住这一关键问题,带着二十多人亲自去干,摸索出了流沙地打井的经验,工作才全面展开。
转的目的,在于掌握全面情况,做到点面结合,及时指导工作。转的时间,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公社党委书记和主任,分包管理区,同时还要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因此用于转面的时间较多。在深入的五天时间中,他们转面的时间,一般在两天左右。管理区的主要领导干部,转面时间大体相同。一般包队干部的转面时间,大体在一天半左右。他们多利用生产空隙转面,有些包队干部则采取“早晨转、上下午干、晚上帮”的办法。农活情况不同,转面的时间也有不同。一般地说,农活紧张时,转面的时间较长;平常,转面的时间较短。
转面时,也要有目的,不能一律采取“走马看花”的方法。城关公社的干部,一般都根据“抓两头,带中间”的精神,到先进和落后的地方去转,以便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使落后赶先进。城关公社今年第一次普遍采取割麦的办法,麦茬留在地面,影响夏播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王之礼亲自到各地转了一下,吸取各地好的经验,提出了“浅耕灭茬”的播种办法,使夏播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帮,就是当好生产小队干部的参谋。其标准是:小队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领导水平大大提高,得到群众的拥护,生产搞得好。根据这一精神,城关公社的绝大多数干部,在深入下去以后,都作到了抓思想、看计划,并帮助小队干部具体安排农活,改变了某些小队“打乱仗”的情况。在帮助的形式上,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碰到什么帮什么,多在干和转中进行;另一种是有计划的帮,多利用晚上的时间。
但是,城关公社在刚推行“二五制”时,也有少数干部对当参谋的意义认识不够,工作热情高,常常不注意工作方法,代替了小队干部的部分职务,影响了某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公社党委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及时扭转了这一情况。同时,总结了好的经验,作出如下规定:第一,要虚心地、积极地帮助小队干部出主意,想办法,计划工作,安排工作。在计划安排工作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干部和群众的智慧,不能凭主观臆断,代替队干部和群众的决议。第二,在召开会议、布置工作、指导生产时,应帮助小队干部事先作好准备,让支部书记和小队长去作,不要事事自己去指挥,去布置;必要时,自己也可以亲自出马作报告,当指挥。第三,要作好干部和群众的榜样。模范地执行党支部的决议,模范地遵守小队的规章制度,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这样,就使得干部更加明确了“帮”的重要意义,工作起来有所遵循。
会议开得好,学习经常化
为了确保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并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和领导水平,城关公社党委特别注意提高会议的质量和加强干部的理论学习。
城关公社的会议,固定在每周的星期二召开。这是为了和县委每星期一举行的会议衔接对口,便于及时贯彻执行县委的意图。每次会议,都采取先集中、后分散的办法。先由公社和管理区的干部,集中在公社开会(一般占一个上午或稍多一点的时间),然后管理区的干部再回去分别开会。管理区的会议,吸收生产小队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队长参加,根据公社会议意图,研究、部署本管理区的工作。这样,不但减少了会议层次(过去是逐级开会,逐级传达),同时使公社党委意图当天即可下达生产小队。“二五制”实行前,公社党委每周一般要开二、三次会议,管理区要开三至五次会议;现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周只需要开一次会议。由于在“五”的时间内,大批干部深入基层,对实际情况了解得多,了解得深,因此开会时发言的人特别踊跃,从而加强了党的集体领导,作到了大家出主意,大家作决议,大家去执行。
干部的理论学习在星期一进行,文化学习统一规定在星期一、二的早晨。“二五制”实行的前一阶段,公社和管理区的干部,分别集中学习。后来发现下列问题,仍然不好解决:
(一)管理区的干部在下面学习,许多人仍然受琐事牵累,时间不能完全保证;(二)由于理论水平的限制,许多管理区干部不能展开热烈讨论;(三)文化学习分散进行,教员不够分配。针对这一情况,公社党委决定采取以集中学习为主,结合自学的办法。在学习时间内,公社、管理区和县下乡的包队干部,都集中到公社统一听课,再以管理区为单位分组自学和讨论。公社党委书记和主任,分别参加所包的管理区,一方面学习,一方面担任辅导工作。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习质量。全面贯彻“二五制”的精神
生产小队,是农村的基本作战单位,广大社员又是这一基本作战单位中的战斗员,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通过他们贯彻执行。因此,科学地安排他们的生产、工作和学习时间,是贯彻执行“二五制”的重要一环。为此,公社党委本着“二五制”的精神,在生产小队和广大社员中,分别推行了“学、干、研、碰”和“劳、学、逸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学、干、研、碰”工作方法,先在双刘店管理区第二小队干部中试行,并取得了良好经验,已在全社范围推广。学,就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和社员一起学习;干,除到上级开会外,天天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研,小队干部开会研究工作。为了和管理区星期二的会议衔接对口,小队干部的开会时间,统一在星期三晚上进行;碰,就是小队干部开临时碰头会,时间在饭前饭后,或学习前后。这一工作方法虽然实行不很久,但由于小队干部的生产、学习和开会时间有了妥善安排,各项工作都逐步纳入正规,不再打“乱仗”。
与此同时,公社党委又在社员中推行了“一二四劳、学、逸相结合”的制度。就是在七天内,有四个晚上学习(政治和技术各占一个晚上,文化学习占两个晚上),一个晚上开群众会,总结工作和讨论生产计划。另外两个晚上,是社员自由活动和文化娱乐时间。这样作的结果,不但保证了全社行动统一,而且也贯彻了劳逸结合精神,推动了生产和各项工作。有的社员赞颂道:“一二四制办法好,劳学逸都安排到。有学走进红专路,有逸干劲冲九霄。有了本领和干劲,农业丰收没有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