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让电动脉永远跳动——记本钢发电厂第二发电车间的夺水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7
第2版()
专栏:辽宁通讯

让电动脉永远跳动
——记本钢发电厂第二发电车间的夺水战
新华社、辽宁日报、本溪日报记者集体采写
正当特大洪灾严重地威胁着本溪市的时候,在太子河畔的一个小小的工厂车间——本钢发电厂第二发电车间里,为夺取每一滴水,进行了一场动人心魄的紧张战斗。这个车间在党的领导下,工人群众拧成一股绳,依靠全市人民的支援,终于保全了车间,坚持了生产。
太子河水长流不断,这首英雄的凯歌将被人们永远传颂。
共同的誓言
事情发生在8月4日的暴风雨后,太子河水猛涨十米以上,大大超过警戒水位。一时间,洪水淹没了第一水源地,紧接着,第二水源地又被淹没,发电车间的供水来路全部断绝了,光靠发电车间储水塔中的存水,发电机顶多也只能维持半天。而要想恢复水源地,决非一日所能。那知道说话之间,又传来了一个最不幸的消息,电网联结这个车间的一根强大输电线路也被洪水冲断了。
但是,电是不能停的。如果这个车间一停电。彩屯竖井的运输就会马上断绝,井下水泵就会马上停止排水,地下水就会马上淹没矿井,而依靠彩屯矿供应焦煤的鞍钢,生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发电车间面临着严重的任务。支委紧急扩大会议在支部办公室召开了。全部都是由工人提拔起来的党支部委员、车间主任和工程师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回答:“为了彩屯煤矿、为了鞍钢,我们决不能停电。”
没有水,怎么发电呢?全党一条心,办法就出来了,他们共同商量出了以下三条办法:第一,发动群众出谋献策,到处找水源;第二,截山水入池,打救急;第三,节约用水,不准任何人浪费一滴水。
支部会后,紧张的抢水战斗就展开了。党支部书记赵春德、副书记吴执义、王全才全部出动,在他们后面,紧跟着刚下班的工人孙龙飞、孙振文、王秉初和刚从家里赶到工厂来的共产党员、老工人刘加丰。他们来到了后山,看见山洪像瀑布飞泉一样地倾泻下来,立即想了一个办法,在储水塔两旁的明沟上,堵起了两道泥墙,把水引向储水塔。可是庞大的储水塔就像个无底洞,杯水车薪,怎能解决问题?
储水塔里的水位,在不断下降,由二米深降到一米。
又下降了十个毫米!
又下降了二十个毫米!
告急的消息,每时每刻都在传来。
“水!”“水!”“水!”人们是多么心急如火地为水担心啊!发电厂的领导当机立断地决定:实行单机运转,同时派人紧急向市委求援。
一会儿,一辆吉普车,载着满鬓白发的市委书记徐宏文、本溪钢铁公司党委副书记张鸣华来到了这个车间。徐宏文一到即向发电厂的陈书记、王厂长传达了市委的决定,“你们一定要保证安全供电,不准停一分钟。”
“行!只要太子河有水,我们一定保证发电。”这就是发电厂领导,代表全车间工人对党的指示的简单答复,也是他们共同对党发下的誓言。
这个庄严的誓言,在当天午夜前后,就通过职工大会,贯彻到全车间工人群众中去,立刻变成了每个工人的共同思想和共同行动。
一条钢铁输水线
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就会有党的领导同志来和你同患难,共呼吸,就会有兄弟单位向你伸出友谊之手。一大早,本钢发电厂的党委书记陈忠田、厂长王荣礼都涉过河水赶来了,兄弟的本溪矿务局、彩屯煤矿、本溪煤矿、第一钢铁厂的各路支援大军也来了。他们共同想出了两条妙计,一条是从厂里抽出一台杂用水泵,安装在原来的第二水源地的房盖上,向储水塔送水;一条是挖断一丈深的地下水道,把水道的下口堵死,让水冒出地面赶进水塔。两件妙计,经过几小时的艰苦努力,都执行了,储水塔增加了水,可是,这个增加数和发电车间每小时需水量来比较,不过是他们每小时耗水量的四分之一,而且随时都有因暴雨中止而断绝来源的危险。
第二天——8月5日,储水塔里的水位下降到一米以下,“锅底”已经露出了淤积的紫泥。情势更加危急,车间党支部通过临时电话又把情况报告了市委。又一次以这个车间为中心议题的市委会开始了,会上决定,立即加快在太子河沿上安设水泵的速度,同时又由市防汛总指挥部下达了紧急通知,通知市委党校、钢铁学院、矿务局机关等单位:立即派人携带各种提水工具,跑步赶到发电车间送水!当几路大军汇合在发电车间的时候,又一场紧张的抢水战斗打响了。支援的职工分战三路,分别从太子河沿,二号储水塔右侧,左侧三处一直排到储水塔房,一个接一个地用脸盆,饭锅,饭盒等一切可以贮水的工具往储水塔里加水,形成了一条人的输水线。
人们对于滚滚而来的洪水是那样的憎恨,而对于这个车间所需要的水,又是那样异乎寻常地感到珍贵。矿务局团委办公室主任胡文彬身体不太好,在太子河沿上传了一阵水以后,就觉得浑身哆嗦,两手发直,但毅然咬紧牙关,自己暗暗给自己打气:“多端一盒水就能多发电,有电煤矿就能生产!有煤就有钢铁!”于是他每次都把两支胳膊顶在肚子上,小心翼翼地把水传送给另一个同志。这时候,发电车间一位工人走到他的身旁,胡文彬问:“怎么样了?”工人瞅瞅他,说,“不足啊!”听了这话,他端水端的更欢了。
在二号储水塔后边地沟里淘水的党校师生们,最初用洗脸盆传送。后来,于春普想:“这么干效率低,应当巧干。”他用眼光四下寻觅,突然发现地下放着三、四块凹形的槽钢,就问石永林:“老石,你看,把这玩艺架起来,一头通地沟,一头通储水塔,把水倒在里边,水自动地淌,不是又多又快吗?”石永林一听,十分赞成,于是他俩又招呼几个人,把槽钢架起来。一试验,特别好使。顿时,出现了第一条输水线,转眼工夫,几十个人的活就被四个人代替了。
这工夫,矿务局机械工程师戴玉明,设计处科长陈永春等也动了脑筋:决定用管道流水。想着,他们几个人就到厂房周围找了几个铁管,亲自扛回来,一个连一个架好,然后又找些盖房子用的半圆瓦代替铁圈,扣在水管接缝的地方,一头接上泉眼,一头引向水池,又搞成了另一条输水线。战斗在这条输水线的职工们,直到完成了运水任务才收兵。
在最危险的时刻里
8月5日晚八点五十三分,严重的事情又发生了。
安装在太子河岸上的五十马力水泵刚刚把电缆线接上就“叭”的一声烧断了,全厂的自用电全部停止,电灯也不亮了。供给锅炉用水的给水泵呼哧呼哧地在那里喘气,锅炉里的熊熊烈火也奄奄欲熄。眼看着,蒸气由二十九个压力一直降到八个压力,当蒸气压力下降到六个大气压的时候,发电机终于被迫停止运转。
就在这时,锅炉房里也发生了给水泵断水的险情。这时,只见副班长、预备党员刘德仁和锅炉工程师应殿文丢下一切赶到了现场。应殿文拿着手电筒,一边照着各个仪表,一面操作。刘德仁刚跑到气压表附近,就听副司水员陈文超喊:“水位计没水了! ”刘德仁急忙跑上来,告诉司水员张福成用吊水阀吊水,张福成连吊了两次也没吊一滴水。
此刻,刘德仁明白:锅炉里水是不多了,如果一旦没有了水,锅炉烧红了,遇水就有爆炸的危险,可是,他又想到,彩屯矿的命运现在全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必须进行强迫送电。在这样紧张的关头,他连忙请示锅炉工程师应殿文:“让不让上水?”
“让!”应殿文回答的十分坚定。接着,他对大伙说:“大家要注意安全!事不多的躲一躲,我来!”但是,没有一个人后退。
这时候,车间副主任张玉祥赶来了。刘德仁为了慎重起见,又连问张主任三声:“上不上水”?“点不点火?”
“上!上!一定要上”!“点!点!一定要点!”张主任连续坚决地回答了三次。
刘德仁马上转过身来,命令陈文超:“开水门,稳一点!”又告诉司炉杨奎斌:“上水就点火!”当陈文超开动水门,不一会水就涌进管子里。工人们屏住气,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任何人也没有露出一点恐惧的神色。这时候,司炉杨奎斌已经在锅炉顶上等了半个小时,当他听到锅炉里发出音响,说明水上去了,他精神为之一振,一下子就把火棍插到炉膛里去了。
拂晓前的难关
机、炉闯过险期正常地转动起来了。给水泵大口大口地把储水塔里的水吸到锅炉。但是又一个险期出现了。这事情发生在6日的拂晓之前,水源地被淹后水的主要来源——山水没有了,厂内的积水也用光了,只有太子河还呼叫着发泄着它的余威,这是唯一的指望了。但是,在河边安的临时水泵还闹脾气,抽不上水来。水塔里的水节节下降,到早晨三时只剩半米了,根据计算,这样下去,发电机只能维持三十分钟。为了救急,市委派来了三辆消防车往水塔里放水,但是这也只能把时间往后延长十分钟,也就是说,如果不采取别的办法,到三时四十分钟,发电厂就得被迫停止运转,两天的努力就将前功尽弃。
别的办法都来不及了,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正在安装中的一台五十马力水泵上。为了安装这台水泵,本溪煤矿和彩屯煤矿来的近百名工人已经苦干了两天。由于太子河的水位连续下降,他们把水泵一连挪了四个地方,最后挪到了正常水位的河床附近。
到6日晨三时,发电厂党委陈忠田书记来到了河边,他向安装水泵的职工们报告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水塔里的水只能用四十分钟了。他要求大家要坚持这最后的四十分钟,力争在这个时刻内安好水泵,大量供水。全体职工当即向党表示,任凭太子河再狡猾,只要太子河不干,就要把水抽上来。从头到尾参加安装水泵的本溪矿务局工程师王占平,一直紧张地在工作。半小时,多么短啊,水泵迅速地装好了,但是一连试转几次都吸不上水来,于是几十个人分头检查了线路、管路和水泵、电动机各个部位,把一切漏洞都迅速地堵了,这时已是三点半,离限期仅有十分钟。
最后的十分钟快要到了。消防车把引水从一节管子口上灌进去,这个管子接头的六个螺丝安上两个,时间又过了五分钟。只有最后五分钟了,无情的时间在追逼着他们,“给电”一声令下,马达转动了,水泵转动了,水从河里涌上来,到了那节水管的接头处,又从没有接严的缝子里喷出来,能否正常送水,会不会再出事故,大家都很耽心,这时只见助理工程师徐硕雁、李家康情急生智,急忙脱下雨衣把喷水处紧紧包住,然后一个一个地把螺丝拧紧。一股强劲的水流向水塔里飞溅。不多时,第二台水泵也顺利地上水了,第三台也上水了。一场紧张的夺水发电的战斗终于在七日清晨获得全胜。
×××
当我们访问这个英雄的车间的时候,这里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太子河已经退往到水源地的闸下,水源地已正式开始送水,发电机在轰鸣地转动着,储水池的水位已经上升到二米以上,象征着这个车间坚持生产、坚持发电获得全胜的缕缕浓烟,永不停息地在太子河上空袅袅上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