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劳动光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7
第8版()
专栏:

劳动光荣
马铁丁
劳动光荣,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题目是不是过分“陈旧”呢?是的,我们历来就是提倡劳动光荣的。不但开国十年来我们强调劳动光荣,从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天起,我们就是强调劳动光荣的。虽然如此,“劳动光荣”这四个字,却永远不会褪色,永远不会“过时”。文艺界不是在讨论永恒的主题吗?我想:劳动就是文艺创作中最最重要的永恒的主题。阶级社会离开不了劳动,非阶级社会离开不了劳动,任何形态的社会都离开不了劳动!
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标志之一,是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或界线。其办法就是: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也就是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同时从事脑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同时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有关社会主义建设、有关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大事,非可等闲视之的。
我国的广大青年学生们,不但在毕业志愿书上写的是劳动光荣,在讨论会上讲的是劳动光荣,而且真正地身体力行,把劳动光荣四个字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天津市的王培珍是一个例子,郑州市的荆焕云又是一个例子,她们都是高中毕业生,都参加了农业劳动。劳动,帮助她们改造思想;劳动,丰富她们的感性知识;她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一经与劳动实践结合,就立即放出异彩来,甚至可以说,只有与劳动实践结合,才能放出异彩来。王培珍、荆焕云们是新式的农民,是有理想、有文化科学知识的农民,她们在农村中理应起着、而且果然起着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带头作用。
人的觉悟程度总是有先有后,参差不齐的。有极小一部分知识青年朋友们并不像王培珍、荆焕云那样,虽然他们写的是劳动光荣,讲的是劳动光荣,但是,一到要真正地、长期地从事体力劳动时,他们就却步了。有的人这样想:“我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还需要参加体力劳动吗?”
不,同志,这种想法错矣!有了文化科学知识,并不是说可以从此不要体力劳动,而是说,可以从此更有成效地去劳动。将来每一个普通工人、普通农民都要有中学或大学水平的文化程度,如果个个都脱离了体力劳动,那么,又有谁去生产粮食、生产钢铁、生产其他物质财富呢?又哪来共产主义呢?
有了一点文化,就脱离体力劳动,那是几千年阶级社会所走过来的老道。我们所走的是一条崭新、崭新的新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永远结合在一起,使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以过去任何社会所望尘莫及的速度极大地丰富起来!
工人农民必须知识化,知识分子必须劳动化;这就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有文化有觉悟的劳动者。对知识分子说,王培珍、荆焕云替我们树立了榜样!
劳动光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劳动万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