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林县组织社员参加食堂管理,计划用粮贯彻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8
第5版()
专栏:

川沙县建立“食堂日”制度
干部包干领导,七天到食堂工作一天;加强政治领导,炊事员干劲更足,抽出一千人参加农业生产,普遍实行计划用粮,家底生产迅速发展。
林县组织社员参加食堂管理,计划用粮贯彻全年
本报上海27日电 上海市川沙县实行了“食堂日”制度。各级干部在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同时,狠抓生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全县食堂越办越好,社员生产热情更加高涨。
这个县的“食堂日”制度,是干部在执行“二五制”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五天中,留出一天分头到全县一千三百多个食堂工作。县委和公社党委并把每个干部所包的食堂办得好坏,作为鉴定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
川沙县的食堂历来办得较好,实行定人、定期、定食堂的办法后,食堂工作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食堂家底更加充实,菜田迅速由五千八百亩增加到一万多亩;食堂养的猪鸡鸭鱼分别增加10%以上。与此同时,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得到进一步的贯彻,食堂的经营管理制度也更加完善。
最近期间,这个县的广大社员正紧张地从事秋田管理。为了争取秋粮高产,全县经过安排,又从近五千个食堂工作人员中调出了一千一百人去支援农业。县委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把食堂办得更好,而办好食堂的关键是干部重视,经常深入食堂,抓深抓细。这个县从今年5月底实行“二五制”以后,就有一些公社干部每月划出两天或每周划出一天具体抓食堂,并使得那些食堂一般都办得比较出色。县委认为,这种做法保证干部既能领导“前方”战斗,又能抓好
“后勤”工作,丰富了“二五”制内容。在广泛征求公社党委意见之后,县委确定建立“食堂日”制度。
干部定期深入食堂,使党的政策可以更快地和群众见面。前一时期在贯彻食堂计划用粮中,有一百一十个食堂没有建立起制度。“食堂日”制度实行以后,包食堂的干部和小队长、炊事员共同商量,向他们讲明计划用粮的意义,又协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于是,这些食堂的计划用粮制度就迅速建立起来。为了增加食堂蔬菜供应,保证社员吃饱吃好,县委曾号召大种蔬菜。各级干部在“食堂日”这天就和小队干部、炊事员一起制订种菜计划,并一起动手种菜。孙小桥公社党委书记丁明法到他所包的蔡家生产队中心食堂,同小队长、蔬菜种植专业组长、炊事员一起算细账、排茬口,确定在早稻收割后,三麦下种前的间隙里,利用大田抢种一熟蔬菜,并且总结了蔬菜高产经验。这个食堂原有的四片菜地,蔬菜品种和下种期都相同,但是有七亩八分菜地,5月份以来每天收菜五百斤左右,但另有八亩地每天收菜不到一百斤。丁明法和基层干部、炊事员研究后,发现主要原因是蔬菜专业组没有实行责任制。推行“三包一奖”制后,这个食堂不仅原有菜地全部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扩大了菜地。由于干部人人抓食堂,每人都有来自群众的第一手材料,研究食堂工作时,出现了人人有情况、个个有主意的新气象。
各级干部定期深入食堂,大大加强了食堂的政治思想工作。同时由于大批干部和炊事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各食堂的工作人员都深切感到党对食堂的重视,工作更加积极、热情。许多公社炊事员动脑筋,想办法,提高饭菜质量;在早稻抢收、后作稻抢种中,他们纷纷送茶送饭到田头,受到社员欢迎。黄楼公社党委书记王华亭在
“食堂日”到栏杆生产队第四、五小队联合食堂劳动时,炊事员积极提出许多建议和办法。这个食堂原来的锅灶是老式的,每天要烧柴草六百斤以上,经过共同研究,炊事员不辞辛苦,连夜和党委书记一起建造“小口回风保温灶”,每天烧柴节约一半以上。北蔡公社党委副书记单加兴定期到陈桥生产队中心食堂劳动后,帮助炊事员建立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炊事员提高了思想认识,工作更加积极。
本报郑州27日电 河南省林县认真坚持实行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两年如一日,全县86%以上的公共食堂不仅保证了社员吃饱吃好,而且都有了节余粮。绝大部分社队也都有了一定数量的储备粮。
林县县委在广泛进行了节约光荣、计划用粮的思想教育基础上,像抓生产一样地狠抓生活,发动社员制订计划。这个县的食堂除了根据国家规定的粮食标准,按季按月订出用粮计划以外,都普遍推行了以十日饭表为中心的小段生活安排。根据农活忙闲,在饭表上都按天按顿规定了准备多少粮食、蔬菜和油盐,烧多少煤柴。这种饭表每月8、18、28日由食堂管理委员会和社员代表一起,在检查总结前十天饭表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经过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这个办法不仅大大加强了食堂工作的计划性,而且丰富了食堂民主管理的内容。推行十日饭表制的好处主要是:一、由于在制订饭表时,能够充分发动群众讨论,大大加强了食堂的民主管理。全县各食堂普遍实行了十日饭表制,都做到了账目旬清月结,按时公布。二、能根据农事忙闲和气候变化,灵活地安排和调剂生活,做到天天顿顿有打算,有利于计划用粮与节约用粮。三、可以做到“三蹬底”:领导有底,能随时查考食堂超吃或节约;管理员、炊事员有底,今天吃啥饭,明天吃啥饭,能早作准备,加强工作计划性;群众有底,可以更好地主动安排自己的生活。全县由于实行了十日饭表制,有93%的农户都订了节约用粮计划。四、能进一步加强食堂安排副食品和燃料的计划性,促进以蔬菜为中心的家底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食堂因为实行饭表制,按天按顿规定了吃菜的数量,都大种蔬菜。现在全县食堂一般每人平均有菜地三分。(附图片)
福建长乐县县委书记、县长延国和(右)率领全县财贸干部,到各公社帮助办好食堂。这是他和食堂工作人员一起,边劳动边研究办好食堂的措施 新华社记者 侯民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