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抓好生产搞好生活的食堂 中共韶关地委工作组对翁源县江尾公社梁屋食堂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8
第5版()
专栏:广东通讯

抓好生产搞好生活的食堂
中共韶关地委工作组对翁源县江尾公社梁屋食堂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广东翁源县江尾公社梁屋食堂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
梁屋食堂的经验表明:搞好集体生产是办好公共食堂的物质基础,而办好公共食堂又必然要反过来成为促进集体生产的重要保证。
梁屋食堂的同志们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坚持了组织集体生活的正确道路和阶级路线,坚持政治挂帅搞好食堂生产,把社员的生活安排得很好。不仅做到吃饱吃好,而且连做鞋用的麻、社员吸的烟、孕妇用的姜都安排得很妥善。仅去年出售食堂的多余产品就使每人平均分到九元多的零用钱。食堂办好了,社员兴高采烈,生产热情大为高涨。因而连年来全队生产搞得很好,一直是生产的上游队。
办好公共食堂的关键在于干部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工作方法与工作作风。这是为梁屋食堂证明了的又一条基本经验。那里的干部深入“四同”,发扬民主,带头劳动,全心全意办好食堂,而自己又如此地大公无私,艰苦朴素。因此,在他们的影响下,社员爱食堂如爱家的思想蔚然成风,在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人与人的关系中引起了深刻的变化。
食堂办得好 生产干劲高
广东翁源县江尾公社梁屋食堂是一个红旗食堂。这个食堂是在1955年春常年互助组的基础上办起来的。公社化后转为常年食堂。五年多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他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依靠贫农和下中农,把这个食堂由小到大,越办越好,越办越巩固。食堂经济雄厚,副食品丰富,社员吃得饱,吃得好;食堂经济收入较多,不但解决了油盐钱,同时还发给社员一部分零用钱。因为食堂办得好,社员都自觉地把自留地交给了食堂经营,使食堂经济进一步有了发展。社员个个心情舒畅,热爱食堂。自从转为常年食堂后,全队三十六户一百六十四人,没有一个社员退伙,大家都感到食堂就是自己的温暖家庭。由于食堂办得好,对社员生活安排得好,社员一心一意搞生产,干劲持久不衰,因此,梁屋小队连年获得丰收。1956年,这个生产队还是一个缺粮队,全年稻谷产量六万多斤,当年由国家统销粮食一万二千斤;1958年全年稻谷总产量达九万六千斤,开始由缺粮队变为余粮队,向国家出售余粮二万多斤;1959年超额完成了大队下达的包产任务,受到了大队的表扬,得到了五百三十元奖金,评为公社和大队的上游包产队。今年夏粮又获得了丰收,一季便可出售余粮四万斤。
蔬菜吃不完 猪肥鸡鸭多
梁屋食堂办得出色,首先是食堂生产搞得出色,在搞好食堂生产的基础上,搞好了食堂管理。这个食堂的蔬菜种得好,猪养得好,鸡鸭鹅养得好,食油问题解决得好。菜、猪、鸡、鸭、鹅等除全部自给外,还给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以种菜来说,食堂共种有十三亩多,平均每人有八厘菜地,安排三个半劳动力负责管理。由于勤管理、巧安排,十多种鲜瓜时菜,一年四季吃不完,平均一人一天有二斤菜。现在可以吃到的蔬菜有八种之多,既可以吃到苋菜、通心菜、麦菜等粗菜,也可吃到茄子、辣椒、韭菜、黄瓜、豆角等细菜。除鲜菜全部自给,并制了不少咸菜、干菜;食堂还把多余的蔬菜供应给别的公社和墟镇、工矿。去年出售的蔬菜共收入一千五百二十元。
食堂的畜牧业生产也蓬勃发展。去年一年养猪八十头,平均一户二头多;鸡、鸭、鹅四百二十六只,兔子一百只,蜜蜂二箱。食堂的畜牧业生产除全部解决自己的肉食需要外,全年出售给国家肉猪四十三头,平均每户一头多,超额70%完成了国家派购任务。全年出售给国家鸡鸭一百七十只,平均每户四点七只。今年的畜牧业生产又在去年六个项目的基础上发展到“十大养”(即养猪、鸡、家鸭、番鸭、鹅、兔、狗、猫、蜜蜂、鱼)。产品除食堂自给外,还准备出售给国家。
在食堂收入中,还拿出大部分来发给社员做零用钱。去年发给社员的零用钱,平均每人九元二角。
食堂除了管好伙食之外,还从各方面来关心社员的生活。如食堂种有小量的姜,每个产妇都可以得到照顾,领到十斤左右生姜;食堂种有小量黄麻,每个妇女发三斤,做鞋就不愁没线用了;食堂种有小量生烟,抽烟的社员去年每人分到了四斤烟。平时,食堂还特别给老人、病人、孕妇、产妇等准备一些特殊的食品。由于食堂无微不至地关心社员,体贴社员,社员都衷心地热爱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社员说:“食堂比我们自己想的还要周到。”
为了把社员的生活安排得更好,今年小队和食堂在完成大队分配的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已开荒种下番薯二十多亩,计划再扩大到三十亩以上。另外,还利用五边地种上蕉芋、芋头、玉米等杂粮,在番薯地里间种了大量眉豆。收入的粮食和油料都供给食堂用。
食堂环境美 开会又学习
梁屋食堂在梁屋村旁小坡上的一幢新房子里。它是1958年公社化时社员苦战几昼夜亲手盖起来的。环境十分幽美,前面是一片浓绿的沙梨园,不远是一条小河。食堂里面布置得整齐清洁。社员十分喜欢这个食堂,除了一天三餐在这里吃饭外,休息、乘凉也多在食堂,晚上讨论问题、学文化、讲时事、读报纸、文娱活动等都在食堂进行。这里既是食堂,又是课堂;既是会场,又是文娱场。每当课余饭后,幼儿园的几十个孩子,喜欢在这里唱歌、跳舞;老年人捋须摇扇讲故事,论古说今,使这个大家庭显得十分欢乐融洽。
食堂办得好 全靠党领导
梁屋食堂从发展到巩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论底子,这个生产小队的自然条件不好,有近四成的田地是缺水的“望天田”,过去产量很低,每年要由国家统销一万二千斤粮食。社员的收入水平也不高,在高级社时,有70%的社员是超支户。这里坝地很少,原来种植的蔬菜品种不多,只有麦菜、苋菜、通心菜等几种粗菜,而且数量也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把食堂办得这样出色,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许多曲折的斗争和艰苦的工作的结果。1958年秋,这个食堂由二十多户社员的食堂成为全队社员都参加的食堂。一部分上中农参加后犹豫不决。上中农梁典生说:“我一家十二口人,还经常争争吵吵闹分家,想把一百多人合在一起,没有这样的本事。”当时在公社化的高潮中,这部分上中农虽然勉强随大流参加了食堂,却是“身在食堂,心在家”,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趁机会闹起来。去年春季,实行分级管理时,这部分人就钻空子要搞“食堂下放”。当时小队领导为了把食堂坚持下去,第一条措施就是强调政治挂帅,依靠贫农、下中农,同部分上中农的动摇思想开展斗争。当时总支委员、小队长梁远成提出:“就是留下十户八户贫农,也要坚持办下去。”他的决心得到了全队贫农和下中农的支持。在全队开展了一场“要不要办好食堂”的大辩论,把当时那股歪风顶了回去。小队领导接受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加强了领导,成立了包括大队副支书(分工驻小队)和党员小队长共七人的食堂管理委员会,并挑选出贫农、下中农积极分子来担任食堂工作。
要真正显示食堂的优越性,必须突出抓好生产,抓好生活,建立食堂家底,使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都赶上和超过上中农水平,才能使食堂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梁屋食堂就是因为生产搞得突出,在生活上和生产上已经大大超过了上中农的水平,因此原来动摇不定的上中农梁典生,也看到食堂好,表示再不动摇了。
干部领导好 民主管理强
梁屋食堂能够办得这样出色,和这里干部的优良作风是分不开的。总支委员兼小队长梁远成同志不但深入食堂当炊事员,而且经常倾听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食堂工作。小队的其他干部和党员,也善于走群众路线,听取群众的意见,并且千方百计来满足这些要求。开初,食堂的饭菜比较单调,他们就在计划用粮的原则下,按照社员的需要,做到每餐有干有稀,任由社员选择。由于食堂的蔬菜种多了,猪多了,饭食不断得到改进。
发扬民主、实行民主管理,这是梁屋食堂办得好的又一条重要经验。在几年来办食堂的过程中,他们逐步建立了一套民主管理食堂的制度。例如,在财务管理方面,十天一小结,每月一公布账目,从办食堂到现在账目都清清楚楚。在粮食管理方面,真正做到粮食指标到户,食堂统一保管,吃多吃少完全由社员自己掌握,节余归社员自己。食堂以户为单位将各户的姓名列在黑板上,每餐愿意吃多少饭,多少粥,自己填写在空格里,炊事员便按照数量做饭。这样,每餐吃什么,吃多少,都做到完全符合社员的心意,同时还可以节约粮食。今年上半年全队节余粮食的就有二十七户,共节余粮食五百九十一斤。在食堂资金的开支方面,他们也订出了批准权限,规定凡超过五十元的开支,要经社员大会批准;十元至五十元的开支要经代表会批准;五至十元的开支,要经管委会批准;五元以下的由队长批准。
心心向集体 人人为大家
食堂办好之后,生产生活面貌大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在大改变。热爱公社,热爱食堂,热爱集体的思想正在成长。例如社员原来都有一些自留地,但由于食堂种的菜比私人种的更好、更多,食堂的猪比私人的养得更好、更多,食堂把大家的生产和生活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十分周到,生产和生活都已超过了上中农水平。因此,社员感到自己经营自留地,不但不能比食堂好,反而每天还要花很多时间。从去年8月份开始,大家便自动把自留地全部交给食堂经营,全体社员都一心一意为集体生产。
心心向集体、人人为大家的新思想也正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社员在田里拾到的番薯,小孩们捉到鱼虾、捡到柴火,都自觉地交给食堂支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