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积极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大力推广增产的“连环技术” 越南北方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稻谷产量远远超过战前最高水平单位面积产量跃居东南亚首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9
第5版()
专栏:

积极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大力推广增产的“连环技术”
越南北方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稻谷产量远远超过战前最高水平单位面积产量跃居东南亚首位
新华社河内26日电 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十五年来,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1959年底,越南北方稻谷总产量已达到五百一十九万四千吨,平均每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到两千两百八十四公斤。不仅总产量远远超过了战前1939年的最高水平,而且在单位面积产量方面,跃居为东南亚各产稻国的首位。
越南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但在过去法、日帝国主义黑暗统治的岁月里,农业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以法国殖民者统治期间产量最高的1939年为例,越南北方稻谷产量仅有二百四十万七千吨,每公顷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只一千三百零四公斤。这种情况加上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人民生活十分贫困。1945年越南北方发生的震惊人寰的大饥荒,饿死者达二百万人。
法国殖民者曾经断言,越南北方无法解决粮食问题,如果不从南越调粮或进口粮食,就只有挨饿。但是,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十五年来的事实表明,越南北方农业落后的面貌正在迅速改变。和平恢复后,越南劳动党和政府把恢复和提高农业生产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中心任务。因此,一方面继续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得包括九百万人口的二百二十万个农户分到了八十一万公顷的土地,取消了反动地主阶级的重重剥削,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同时着手恢复被破坏的农田水利。到1957年止,在战时荒芜的十二万五千五百公顷熟荒地就恢复了生产。十四个大型农田水利系统和全长三千五百里的河堤获得修复和加固,并且扩大了灌溉面积,到1959年全北方灌溉面积已达一百九十二万公顷。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为了加速农业的发展,从1955年到1959年发放了五千零一十万元(越南币,下同)农业贷款。同时还通过信贷合作社,仅在1959年一年就贷出了一百零二万五千元贷款。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供销合作社在去年一年供应农民三万多头耕牛、一万多吨肥料和一百万余件农具。
近六年来,越南北方几乎每年都发生严重程度不等的自然灾害,1958年的灾害更是多年所罕见。但是,解放了的越南北方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英勇地战胜了这些自然灾害,连年都获得了丰收。截至1959年年底,越南北方在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等方面,全面地、远远地超过了战前1939年的最高水平。除稻谷已如上述外,玉米从十四万吨增加到二十二万七千多吨;豆类(不包括大豆)从九千八百吨增加到两万一千九百九十吨;棉花从一千吨增加到六千一百五十吨;花生从三千四百吨增加到三万三千八百吨。畜牧业方面,牛从十三万六千五百头增加到二百三十七万一千五百头;猪从二百二十五万五千头增加到三百六十一万二千五百头。由于粮食丰收,越南北方不仅消除了法国殖民者所断言的无法解决的饥荒现象,而且还有部分余粮出口。
越南北方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是同农业合作化运动分不开的。截至今年6月底的统计,全北方已有三万四千五百八十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55%,有些地区已经基本上完成农业合作化。几年来的事实证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量普遍高于互助组和单干农民,它的优越性日益鼓舞着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
为了增加生产,劳动党和政府还总结和推广了密植、兴修水利、增施肥料、选育良种、改革农具、加强田间管理等“连环技术”。特别是今年以来越南北方掀起了改良农具的群众运动,使历来沿用的旧犁有十分之一换成了改良犁,同时还在许多农村成功地实现了车子化。政府为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打下基础,在各地设立了数以百计的手工或半机械化的农具制造厂,为农民制造改良农具。此外许多农业社还种植了试验田,建立了小农具厂,并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使农业产量的不断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但是在美国和吴庭艳集团统治的越南南方则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素以“谷仓”著称的湄公河三角洲粮食生产遭到摧残。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由于美国倾销剩余农产品,越南南方农业迅速衰退,加上吴庭艳集团的“扫荡”,建立“稠密区”,缩小水稻生产,逼迫人民背乡离井到山区“垦荒”种经济作物,使大片农田荒废,农村破产,稻谷产量急剧下降,1959年降到二百九十四万吨,比1939年的四百万吨减少四分之一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