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认识要符合客观事物——学习《实践论》的收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9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认识要符合客观事物
——学习《实践论》的收获
哈尔滨百货公司进货员 吴永琴
采购工作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生产、满足需要、繁荣市场的关键。因此,作好采购工作是商业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怎样才能完成党交给我们的这个任务?怎样才能使广大消费者满意?从前我费了很大的劲,花了很多脑筋,可是总是没有把工作作好。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以后,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把毛主席的指示运用到商业工作上,就是要经常反复地深入市场,了解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情况,了解社会的库存情况,了解由于季节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需要的变化。我过去没有把进货工作做好,就是因为坐在屋子里空想,没有接触市场,没有很好地了解生产和人民的需要,掌握不住社会库存的情况和季节的变化。
进货员的工作,是通过采购计划或临时要货单来指导采购员的工作的。要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一方面,要加强对供销情况变化的研究,找出供销的规律,使制定出来的计划,合于客观情况;另一方面,计划制定出来以后,要在实践中来验证,不断地修改它,使它和客观情况相一致。
在过去,虽然也做进货计划,但是,计划做完以后就算完事了,它是不是和市场的情况一致,就不去多想。正因为这样,所以采购计划与市场的情况常常不一致。学习了《实践论》以后,我懂得了“不论在变革自然或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我知道计划制定好以后,还要在实践中来验证它,看它和市场的情况是不是一致,不一致就要修改它。这样,才能使进货计划真正起到指导采购工作的作用。
但是,生产是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也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在这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的年代里,供销情况的变化、商品本身的变化都很快。旧规格旧花色的商品不断被新的商品代替,今天脱销的商品,明天就会有所缓和,过去被人认为难销的商品,现在就会变成普遍需要的商品。比如:收音机、手表、呢绒衣服等,就是这样。这就要求进货员必须不断深入市场,更好地掌握供销情况的变化;否则如果客观变化了,我们的认识跟不上去,就会出现主观主义的错误。比如:我们公司在1958年初,由上海地区购进医用手套五千多副;由于适合当时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市场迫切需要着这些用品,因而很快就销完了。我们便误认为这是好销的商品,1958年下半年又购进了一大批,结果,因为胶手套是卫生部门的专用品,不能老是大量销售,就只好积压起来。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必须符合外界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计划。因此,在指导采购工作中,必须随着生产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相应地改变我们的认识,不断地修改和补充我们的计划,使采购工作真正起到供应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商业工作不断跃进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