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大养、大种、大积、大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30
第1版()
专栏:社论

大养、大种、大积、大造
我国农民热烈响应党的全党动手,全民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正在大作两件事情:一是狠抓秋田管理,力争秋季丰收。一是准备秋冬播种,为明年夏季丰收打基础。为了完成这些任务,要做许多工作,其中最迫切的一项工作就是大量积肥造肥:为秋收作物准备足够的追肥,为秋冬播作物准备足够的基肥。现在正是水稻、棉花、甘薯、花生等主要秋收作物的生长盛期,是晚稻、晚秋杂粮和秋菜的生长始期,是进行田间管理力争多收的关键时期。“管字上马,肥是关键”,田间管理最重要的一环是适时增施追肥。今年晚稻、晚秋杂粮和秋菜播种面积比去年多,更要增施大量追肥,才能保证这些作物丰收。今年秋冬播种面积将大于往年,需要的大量基肥也要及早准备。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开展一个大规模的积肥造肥运动,都是刻不容缓的。
为了夺取今秋明夏的丰收,必须大办肥料。从农业生产的全局来看,为了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更要大办肥料。几年以来,各地推行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获得极大的成绩,有力地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八字宪法”的各项内容是互相制约、互相推进的。要充分发挥水田、水浇地和深翻过的土地的增产作用,要继续发挥优良品种和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必须多多益善地施用肥料。否则,旱地改成水田两三年后,增产效果就不显著了;良种的增产效果也会降低;合理密植如果没有足量的肥料相配合,不仅难以增产,还有减产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肥料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持续跃进的一个决定性环节了。
增施肥料不仅是增产粮食和各种工业原料作物的有效措施,而且是农业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人懂得兴修水利、深翻土地是农业基本建设,而不大懂得增施肥料同样是农业基本建设。肥料一方面直接供应农作物以营养物质,一方面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调节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渗透性,调节土壤的酸碱反应,创造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不断提高土壤的肥力。施肥,不仅为了得到当前的丰收,也为了培养地力,使土地愈来愈肥,为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涨创造更好的条件。现在,距离秋收大忙还有一个多月的今天,合理地组织劳动力,把各种农事活动加以适当的安排,完全可以掀起一个积肥造肥的高潮。
为了彻底解决肥料问题,我们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贯彻执行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同时并举,经常积肥和突击积肥相结合的正确方针,实行大养(猪)、大种(绿肥)、大积(土杂肥)、大造(化肥)。这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解决肥料问题的有效办法,也是根本解决我国肥料问题的正确途径。我国农业生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几千年以前已经施用肥料。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积造和施用农家肥料的经验。解放以来,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展,化学肥料工业发展很快,化学肥料产量逐年增加。但是,在短时期内还不可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即使将来化学肥料有了极大的发展,有机肥料仍然是很重要的。只有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肥效,防止因为单纯施用无机肥料而使土壤恶化的现象。
大养、大种、大积、大造的方针,就是以各种农家肥料为主,以化学肥料为辅,“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肥料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所谓大养,就是大量养猪积肥。养猪的目的,一是解决肥料问题,一是解决肉食问题。肥料多了,粮食就多了,猪肉也就多了。在安排养猪业的时候,一定要从肉食和积肥两个方面来考虑,充分发挥现有的二百多万个养猪场的作用,大量积造优质厩肥。集体猪场的商品量大,生产肥猪的任务又很迫切,有些人因而较多地从生产肥猪这个角度来考虑养猪问题,而较少地从生产肥料的角度来考虑养猪问题,这是不对的。今后衡量养猪工作的好坏,应有两个指标,一是养了多少肥猪,一是积了多少肥料,二者缺一不可。
大量种植绿肥作物,是多快好省地发展肥料生产的好办法。种植绿肥费工少,成本低,它的肥效却很大。绿肥还有一个大优点,可以就地翻压,节省大量运肥劳力,最有效地解决远田用肥的问题。绿肥作物还是好饲料。绿肥种类很多,各地都能种植。南方地区历来有种植绿肥的习惯,除了利用冬闲田种植冬季绿肥以外,还采取间种、套种等办法种植绿肥。北方地区,也可以利用夏季休闲麦茬地种植绿豆、黑豆和草木樨等绿肥作物。无论南方北方,都可以利用果园、茶园、桑园的空地和荒坡、隙地种绿肥,利用各种水面养殖水生绿肥。
当前正是大积肥料的季节。无山不绿,遍野皆青,肥源是多的。气温高,雨水多,肥料又容易腐熟。把山青、湖草、绿叶收集起来,加以沤制,就能得到大量肥料。大量积造土杂肥,是一个取用不竭的肥源。城市中的人粪尿、垃圾也应该大量运送下乡,支援农业生产。积造土杂肥的时候,既要完成一定的数量,又要提高肥料的质量。田头积肥的经验,应该普遍推广;就地积造,就地施用,可以大大节省运肥劳力。
在大抓有机肥料的同时,还应该加速制造化学肥料(包括洋化肥和土化肥)。我国拥有丰富的矿质肥料资源和动力资源,有大规模发展化学肥料工业的极有利的条件。发展化肥生产必须采取大、中、小结合、中小型为主和土洋并举的方针。要继续建设一些大型化肥工厂,更要发展中、小型的化肥厂,并且努力巩固提高现有的土化肥厂,加强技术指导,使它在农业生产中继续发挥作用。
大养、大种、大积、大造,这八个字说明了我国解决肥料问题应有的规模和速度,也说明了解决肥料问题应有的气魄和决心。肥料问题是关系粮食和各种工业原料作物持续增产的大问题,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持续跃进的大问题,只有下大决心,立大志愿,才能很好地解决。现在,许多地区,在安排劳力的时候,积肥、造肥一般要占农业生产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比重不为不大。可是,在实际行动中,肥料常被放在次要的地位,有时候甚至暂时被挤掉了。这种矛盾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肥料问题看来不像许多农事活动那样具有紧迫的性质。播种、收割是要抢季节的,抗旱、防洪、排涝、治虫是刻不容缓的,肥料,多施一些,少施一些,早施几天,晚施几天,对庄稼生长发育的影响,表面看来似乎不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要知道,肥料施得多少和施得是否及时,它对收多收少常常起很重要的作用。要多打粮食,只有多施肥,施好肥。我们现在已经有彻底解决肥料问题的一切条件。我们相信,只要让大家都懂得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决定作用,懂得了搞肥料就是搞粮食的道理,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发动起来,形成人人搞肥料的群众运动,肥料问题是可以迅速解决的。
彻底解决肥料问题的决心和气魄,要同踏踏实实、艰苦深入的工作作风和周密、细致的组织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正因为肥料问题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肥料问题的解决涉及劳力、资金、耕地等等方面,如果不下一番苦工夫,如果没有一个通盘的规划,许多具体矛盾和困难是难以解决的。为了彻底解决肥料问题,首先要把跟肥料有关系的各种情况调查清楚。有人也许会说,种了多少年地,难道还不清楚肥料的情况么?因为几年来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彻底解决肥料问题,许多领导干部对于本县、本社、本队的肥料问题的全貌,是一知半解的。他们应该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土质、作物、肥源等等方面,把跟肥料有关的各种情况调查清楚,据以制订肥料规划。调查研究搞好了,规划方案作对了,解决肥料问题就有了一个胜利的开端。县、公社以及生产队各级党委,都要订出肥料规划。既要有积肥的指标,又要有实现指标的措施。这样才能层层落实,保证作到。我们的口号是抓肥料就是抓粮食,人人都抓肥料,人人都抓粮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