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减少秕谷 争取晚稻粒粒结实 孟湖二小队降低晚稻秕谷率的主要经验是:培育粗壮分蘖秧,选用 穗大粒饱种,早插密植底肥足,施肥五看破早发,勤灌浅灌巧烤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30
第3版()
专栏:

减少秕谷 争取晚稻粒粒结实
孟湖二小队降低晚稻秕谷率的主要经验是:培育粗壮分蘖秧,选用
穗大粒饱种,早插密植底肥足,施肥五看破早发,勤灌浅灌巧烤田
编者按 长江流域各省是我国晚稻主要产区之一。由于气候和栽培技术的影响,这里的晚稻往往有一定比重的稻谷不能结实。因此,采取措施降低秕谷率,就成为长江流域晚稻产区普遍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报今天发表的孟湖二小队降低秕谷率的消息,对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本报杭州29日电 降低连作晚稻秕谷率,是实现晚稻超早稻的重要一环。浙江海宁县许村公社永福生产队孟湖二小队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现在他们正在抓紧田间管理,促使早发早熟,为进一步降低秕谷率,争取收获更多的晚稻创造条件。
孟湖二小队自1956年开始种植连作晚稻以来,面积年年扩大,产量年年提高,连续四年实现了晚稻超早稻。他们初步掌握了降低秕谷率的经验,主要是:“培育粗壮分蘖秧,选用穗大粒饱高产种,早插密植底肥足,深耕精管高质量,施肥五看破早发,勤灌浅灌巧烤田,早耘精耘除净草,防病治虫免受害。”去年,这个小队实地调查了有代表性的十六块田三十三亩连作晚稻,秕谷率已降低到6.34%,比全生产队的平均秕谷率9.3%低50%左右,比全县平均秕谷率低60%左右。由于秕谷率的降低,每亩能增产稻谷五十多斤。
1956年开始种植连作晚稻时,没有认识到连作晚稻因生长期比单季晚稻短,必须早施肥、早管理,促使早发育的生长规律,而是用栽培单季晚稻的办法来管理连作晚稻,因此,稻苗迟发,后期徒长,抽穗延迟,返青倒伏,有十八亩二分连作晚稻秕谷率高达25%以上。可是,也有二亩三分没有倒伏,穗大粒多,谷粒饱满,秕谷率只有8%,每亩产量多收一百余斤。这是什么原因呢?社员们回忆一番,原来这块田在插秧时每亩施了二十担羊棚灰作底肥,同时这块田由于迟插,秧苗有多余,每亩插了二十五万苗,在追肥时看到稻长得好,每亩又施了二十担“蚕蛹水”。由于有底肥,早施追肥,发棵快,长得好,没有倒伏;由于“蚕蛹水”有油,又抑制了稻飞虱的为害,从而获得了高产。社员们从这块田里吸取了经验,1957年,在四十八亩连作晚稻插秧时每亩都施了二十担多基肥。但是,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全面地掌握连作晚稻的生长规律,片面地接受了1956年倒伏的教训,采取少施或不施追肥的办法,只在三亩一分干部试验田中先后施上了发棵肥和长穗肥。结果施追肥的干部试验田每亩收了五百斤,不施追肥的四十五亩虽然没有倒伏,秕谷率有所降低,但亩产量只有四百二十斤,比干部试验田少收八十斤。从这一事实中,社员们又得到了经验。他们说:“暑前发足,秋前长谷,最后迟发,只抽不结。”说明连作晚稻必须提早管理、施肥,促使早发。“处暑”前发足发好,“秋分”前抽穗,长谷率就高;如果放松前期管理,造成“处暑”后迟发,“秋分”后抽穗,就要受早期低温侵袭,只抽穗而不结实,或秕谷率大大增高。去年,这个小队就根据这个经验,适时追了“发棵肥”、“长穗肥”,获得晚稻高产。为了做到合理施肥,孟湖二小队还以小队长凌羽囡为首,组织三个老农,成立了施肥研究小组,逐块检查稻苗,做到看苗、看天气、看品种、看土质、看肥粪“五看”合理巧施。
合理灌溉,适时搁田,对降低秕谷率也有很大的关系。孟湖二小队在1958年收割连作晚稻时,发现金家门前圩内有九亩多土质、施肥、密植、品种、培育管理等各种条件相同的三块田,而产量高低不一,出现了三种不同情况:田脚高的一亩六分产量低,田脚低的一亩七分产量也不高,田脚不高不低的六亩产量最高。社员们经过逐块分析,找到了原因。原来这三块田的田脚高低不同,搁田、烤田的程度也不同。产量最高的这块田排水畅通,由于勤灌浅灌,稻苗早发,因此比其他两块田提早三天抽穗,抽穗整齐,稻秆坚韧,不倒伏,秕谷率低;另外田脚高的田因烤田过度,水分不足,抽穗延迟,谷粒不饱满,秕谷增加;而田脚低的田没有搁田、烤田,肥料前期分解吸收慢,造成迟发,延迟抽穗,早期倒伏,秕谷多,产量低。社员们从这几丘田当中认识到浅灌勤灌、搁田烤田对降低秕谷率的作用。
去年连作晚稻搁田烤田期中遇到了长期下雨,社员们就将田脚低的田开沟排水,保证了适时烤田,因此比其他小队提早三天齐穗,提高了结实率。
今年,社员们分析了7月下旬以来低温多雨的特点,决心大大加强田间管理,提早施肥,促使早发,使抽穗开花期赶在低温期的前头。到8月14日,全队一百三十三亩连作晚稻已普遍施了追肥,同时结束了头遍耘田除草,治虫两次。根据近一个时期多雨的情况,为了做到浅灌勤搁,在头次耘田后已开始第一次轻搁,以提高土温,流通土壤空气,使稻苗加速吸收肥料,促使早发。由于管理的恰当,全队稻苗已进入旺发期。(附图片)
江西广丰县河北公社,集中主要劳力加强晚稻田间管理。图为第九大队社员们在耘二遍田。
新华社记者 喻衍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