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利用有限的耕地生产更多粮食——简阳县解放公社大面积推行间作套种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30
第3版()
专栏:四川通讯

利用有限的耕地生产更多粮食
——简阳县解放公社大面积推行间作套种的经验
本报记者 刘宗棠
四川简阳县解放公社平均每人一亩二分一厘土地,而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占去了一半多。长期以来,生产上存在一个难题: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土地、争时间、争劳力。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地区仍然沿用着小农经济的作法,常常是牺牲一种作物来满足另一种作物。如为了使大春经济作物早种和轮作,就大量压缩小春粮食种植面积,每年小春休闲地多达二、三万亩。这样,粮食生产上升速度缓慢,公社化以前社员口粮历年要靠国家供应;棉花生产也由于粮食生产经常拉后腿,产量起伏不定。
“这下可找到门路了”
1958年10月公社成立后,在党中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地委、县委结合当地情况又作出“抓住重点(粮食)、突出特点(棉花)”的指示。公社党委明确了奋斗方向,鼓足干劲,响亮地提出了“棉花要当红旗手、粮食不做伸手派”的保证,领导全体社员,苦干实干,决心夺取粮食、经济作物双丰收。
干部和群众齐心合力,从这个社具体条件出发,寻找粮棉同时高速度发展的办法。这里没有什么荒地可开,但气候比较温和,一年无霜期长达二百八十七天,每人一亩二分土地虽少,可挖的潜力却很大。经过深入研究作物生长规律,摸索到许多作物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把它们加以合理的组合配置,就可以变相互竞争为相互促进。他们运用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有利条件,大力改革过去遗留下来的一些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积极推行行之有效的间作套种经验。去年一年,在较大面积上推行的间作套种达二十多项,有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高秆作物与匍匐作物、早熟作物与迟熟作物、豆类作物与非豆类作物等各种各样的间作套种。这样做的结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土地少的地方也能多种;多种多样的作物同时都能高产;劳力忙闲不均的情况可以调节。全社有七千亩红薯、一千三百亩花生和烤烟田里间种了玉米、红薯,花生和烤烟的生长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每亩地却多收了一、二百斤玉米。甘蔗行距宽,在甘蔗行子中的埂上增种一季春洋芋。洋芋生长期间,甘蔗大部时间是在土内或幼苗期,不会受到妨碍。等到洋芋长到一尺多深应该挖埂壅蔸施肥时,甘蔗已经成熟,收获与挖埂壅蔸一举两得,洋芋的叶、秆就地作了甘蔗的肥料,每亩多收一千多斤洋芋。小麦、棉花、红薯是三宗面积最大,也是矛盾最多的作物,但实行宽厢套种后,三个“冤家”和解,并且共同提高。宽厢套种是:栽培小春作物时,一厢种小麦,一厢种豌豆和早熟蔬菜;栽培大春作物时,早熟蔬菜和豌豆厢种棉花,小麦厢种红薯。这样,对棉花说,比过去能提前三、四十天下种,延长了生长期,并且通风透光条件特别好;对小麦说,它和豆类作物套种,密植程度增加,倒伏现象减少;对红薯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栽种及时。去年在三千亩土地上实行宽厢套种的结果,比满土净种棉花增产23%,小麦增产12%,红薯也有提高。
解放公社去年推行间作、套种、增种的土地,占耕地总面积42%,大春作物由此而扩大种植面积近七千亩,大多数间作套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都有所提高,这对保证全年增产起了特别突出的作用。去年这个社曾遇到严重的旱灾和洪灾,但除甘蔗有些减产外,粮食、棉花和其它作物仍然获得全面丰收,一举改变了历年缺粮面貌,第一次在完成国家公粮任务后做到自给而稍有余。群众对推行间作套种的评价是:“这下可找到门路了。”
配套成龙,四季常青
推行间作套种收到的立竿见影的成绩,给全社干部和社员增添了百倍信心和力量。公社党委为了进一步推行间作套种,去年秋后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提出新的措施和新的要求:把作物配套成龙,要四季常青,粮食、棉花更上一层楼。
所谓配套成龙,就是根据行之有效的经验,分别以几项主要作物为首,瞻前顾后,找出各种作物在两年一个轮作周转期中最恰当的配成组合。这个社今年已经配套成龙的有五大条:
(1)红薯水稻龙:旱地,小春作物种小麦或油菜,大春作物红薯间作玉米,周围带豆子;水田,双季稻加一季小春。(2)棉花龙:小春作物,小麦宽厢套种豌豆、蚕豆,豌豆、蚕豆行间增种一季早熟蔬菜;大春作物棉花宽厢套种红薯或花生,红薯和花生行间间作玉米。(3)甘蔗龙:新植蔗,前期增种一季绿肥或蔬菜,种植后行间套种一季春洋芋,冬植蔗套种一季小麦,再增种一季洋芋。(4)园林龙:果园、桑园中,小春作物种蚕豆、豌豆,大春作物种红薯、豆类或药材。(5)蔬菜龙:在南瓜、豇豆等行间带种玉米,黄瓜中间带种秋洋芋,做到一年四至五熟。
实行作物配套成龙,就是推陈出新,逐步建立起一种适应公社大生产的新的轮作体系,有效地加强了大面积推行间作套种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尽管这个社作物种类较多,但在安排生产时,抓住这五条龙就纲举目张,条理分明,使干部、社员心中有数,可以从上季看到下季,从今年看到明年甚至后年。
解放公社实行作物配套成龙,大搞间作套种增种的威力,在今年农业生产上已开始显现出来。小春消灭了空闲土地,做到全种;大春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10%,粮食作物扩大18.3%。全社70%的耕地由一年两熟提高为两年五熟和一年三熟。整个田野的面貌都改观了,一年四季作物生长不间断。春天,豌豆、蚕豆还在开花结荚,棉花就在它们的行间穿林下种;等到小麦开始黄熟,豌豆、蚕豆收完,绿油油的棉苗已经复盖了大地;小麦收过之后,紧接着就把红薯和玉米栽种下去;不等红薯收获,豌豆、蚕豆又在它们的空行间种下;在红薯挖过的土地上,还要增种一季秋菜;棉花刚一拔秆,麦子跟着下地……。
再难听到人们抱怨每人一亩二分地太少的话了,相反的大家都认为就这些土地还没有充分使用。今年小春收获后,消除了历史性的春荒夏荒。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后,社员口粮安排到8月中,猪饲料粮、种子粮、储备粮等也都落实到场、到仓。人人心情舒畅,干劲更足了,他们在狠抓大春粮食生产同时,也狠抓经济作物田间管理。
抓住三个环节
作物配套成龙,大搞间作套种,是耕作制度的大变革,它的每一步进展都充满着先进与保守的思想斗争,因此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作好政治思想工作。除此之外,根据解放公社的体会,还需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抓规划:各种各样的作物配套成龙,在好几万亩土地上推行,是一件非常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没有规划或规划得不好,都是危险的。正如农民所说的:一年搞拐了,两年拉不伸。作好规划的关键,在于领导深入实际,发动群众。解放公社在安排1960年的生产规划时,党委书记和委员全部出动,到田间办公,亲自作出三个试点,摸出规律,再全面推广。全社还组织了八十个规划小组,直接参加规划的干部、技术员、老农有一千六百多人。在制定出初步方案后,又交全体社员讨论,广大社员提出一万四千多条建议,使规划内容丰富、切实。
抓劳力:农业生产上保持充足的劳力并合理加以使用,是搞好大面积间作套种的中心问题。解放公社抓劳力的办法是:农业第一线的劳力经常要占总劳力75%,其中85%固定在生产小队。各生产队在进行抢收抢种等突击性的农活时,统一调工、集中使用,平时成立作业小组,分工管理各种间作套种作物。
抓肥料:间作套种增加了复种指数,扩大了种植面积,因此需要相应地增加更多更好的肥料。解放公社利用推行间作套种后粮食和饲料增加的有利条件,狠抓养猪积肥。同时大抓土化肥和大积自然肥。全社土化肥厂由去年的十个发展到四十一个,今年生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五倍。今年的青草肥也积得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