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只在无心与有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01
第3版()
专栏:

只在无心与有心
本报记者 张仕楷
为农业服务起家
一年多以前,在蓬江南岸,在一间荒凉的破庙旁,有一间草棚搭的临时厂房。房子里有用土坯砌起的几台炉灶,加上几十个小户人家烧茶、煮饭用的小煤炉和小瓦锅。这就是广东佛山专区江门市化工农药厂的前身。那时,这个工厂只能加工一些石膏粉、无水酒精、碘酒和红汞之类的东西。可是一年多以后,这里再也看不到当时荒凉零落的痕迹了。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有各种设备和一片厂房的化工厂,里面排列着农药、农肥、硫酸、烧碱、火药、炼油等车间,和纵横交错的各种管道。这里出产的各种农药,不仅对支援当地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畅销全省。
不到两年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变化,用这个厂厂长的话来说:“是靠为农业服务起家的。”
先降“拦路虎”
1958年秋,这个厂开始大量生产农药。可是,制出来的一坛坛、一罐罐的农药,总是呆在仓库里。有人怀疑说:“现在农村各地都在大搞土农药生产,我们生产出来的农药还有谁要呢?”
产品销不出去,大家都为这事着急。是否农村不需要农药?还是另有原因?为了解开这个谜,厂长李钦和几个供销员,卷起被包,带上一批农药,分头下乡访问去了。老李回到他的家乡——新会县外海公社。农民兄弟对他们大力生产农药支援农业生产,表示欢迎。但一谈到质量,有的人就说:“阿钦,你看,现在虫害很严重,劳动力又紧张,我们原来都一心指望你们的农药有用,谁知却是杀不死虫的!你们还是回去再研究一下吧!”
农民的这一批评,使李厂长知道了产品销不出去的原因。他一回到工厂,就立即发动职工开展大鸣大放,经过群众的检查,原来产品质量不好的原因,固然是由于搞新产品缺乏技术经验,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为农业生产服务还有点半心半意,没有体会到农民兄弟的迫切需要,所以就没有认真想法保证质量。
思想的疙瘩解开了,职工们的劲头也就大起来了。尽管技术、经验仍很缺乏,但为了生产出质量好、效率高的农药供应农村,职工们不断虚心学习、努力钻研,向农民兄弟和兄弟厂的工人请教,向书本请教,终于试制出许多种不同配方的农药,分送给邻近四乡的农民试用,征求意见,派技术员下乡和农民一起进行实地试验、鉴定,不断总结、改进,产品的质量逐步提高了。紧接着,一种“雷雨”牌的高效农药在这个厂里大批生产出来了。
“亏本生意”应该做
闯过了质量关,农药生产大大发展了。但是,这还不等于真正确立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
1959年初,这个厂接到大量生产农药六六六粉的加工任务。按上级规定,每吨的加工费用六十八元。但是,由于他们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所花的实际费用却要一百一十多元。
“这还了得!”当时,厂里一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上也动摇起来了,觉得要做这个亏本生意,真是“倒了大霉”!碰巧这时省里有个单位想找他们加工一批颜料。加工颜料成本低、产值高、利润厚。这就惹得一些不很愿意为农业服务的人思想上更加动摇起来。
究竟农药厂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跃进的需要,还是为了追求产值、利润呢?这是当时摆在全体职工面前的一个尖锐问题。在厂党支部的领导下,党内开展了讨论,揭发和批判了那种半心半意为农业生产服务和盲目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全厂开展了关于亏本原因的大检查,发觉亏本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技术落后,不是就地取材解决原料问题,因而造成生产效率低、原材料成本高和停工待料等现象。职工们提出了两百多条合理化建议,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结果,每人平均日产量由不到一百公斤提高到三百二十多公斤。与此同时,又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大搞综合利用,充分发挥设备和原料潜力,使产品大大增加。1959年不仅完成了产品、产值计划,还为国家积累了十万多元建设资金,光荣地出席了全市、全专区的群英会。
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药的需要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提高了,但是,这个厂生产的“雷雨”、“孖九”等高效农药,主要原料却要依靠从外国进口,这就严重地妨碍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厂里天天收到不少从省内、省外发来的要货函电,而生产却不能满足这些要求。难道说可以张着嘴巴光喊叫困难,伸手坐待上级来帮助解决吗?这时,正是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提出了“反右倾、鼓干劲,厉行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的时候。这个厂的职工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自力更生。一方面,积极寻找节约、代用的办法,扩大原料来源;另一方面,自己想办法生产原料。这对于一个刚由手工业社改组过来还不到一年,资金、技术、设备等都很缺乏的“穷棒子”厂来说,真是不容易!譬如生产硫酸,建一套硫酸塔就要两、三万元。这个厂那里来这许多钱呢!于是,他们就想办法,利用陶缸、陶管来搞土设备。那时候,职工们的干劲真是高极了,不论白天黑夜,下了班的工人,都像赶集一样涌到工地来帮忙。炉子建好了,不行,拆掉再修;再不行,又再拆再修;炉子反复修建了差不多上百次,还始终生产不出硫酸来。建炉的职工们渐渐有些泄气了。正在这时,工地上却忽然来了一批生力军,和职工们一起并肩作战。他们是:市委书记、市长、化工局长和江门市科学委员会的同志。这使职工们受到很大的鼓舞,在上级支持和各方面的帮助下,经过一百多次失败,炉子终于建成,顺利流出了硫酸。开头,每日只能产一百几十斤、质量很低的所谓“亚硫酸”,经过职工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已逐步提高到日产一千二百多公斤,质量也达到国家标准。
生产“雷雨”牌农药所必需的代用原料,经过职工们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也从煤焦油中提炼成功。
破浪前进
前进的道路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上半年,这个厂的主要产品——农药,已提前半年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另外,生产了大量化学肥料、火药、柴油等三十多种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产品。各项产品的质量也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最近,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指导下,他们又进一步修改了原来的生产计划,各项产品的产量都要大大增加。无疑的,他们一定会在为农业服务的康庄大道上,乘风破浪,高速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