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大批强壮劳力加强农业第一线后 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好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09
第2版()
专栏:

大批强壮劳力加强农业第一线后
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好处?
栗木公社的调查表明:生产进度显著加快;农活质量普遍提高;技术革新运动得到进一步开展;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思想深入人心。
据贵州日报报道 大批劳动力调到农业第一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好处?最近,记者在都匀市栗木公社对这个问题作了一次调查。这个公社经过几次抽调,一共调回了六百八十一名精兵强将到生产小队。从这个公社的调查来看,大批精兵下到基层,对于小队生产起了很好的作用。农民普遍说这是把钢安在了刀口上了。
调回的这支队伍,人人都是担、抬、犁、耙、薅、?、割、打样样在行的精兵。这支生力军上阵,使全社生产进度迅速加快,面貌一新。以泡木管理区团寨生产队为例,7月中旬,公社下放了十六个人到这个队,其中有十名是在公社化肥厂学习过制造化肥技术的社员。他们在三、四天内,带头造出了二十多万斤各种优质土化肥,并教会社员如何合理施肥和科学施肥。全队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禾苗普遍升了一级。同时,全队空田空土也全部种上了晚秋作物,超额完成了栽种任务。栗木管理区战斗大队迎丰小队过去只有六个能犁牛打耙的人。因此,春耕打田插秧时候,活路显得特别紧。这次,小队增加了五个身强力壮的人,社员高兴地说:秋耕秋种不怕没有人犁田了。由于增加了大批人力,这个公社的生产进度大大加快了。各生产小队的人力充实后,纷纷修订了增产措施。本来计划薅三道的,改为薅四道;原准备施两次追肥的,改为追三次;没有打算多种晚秋作物的,也来了个五旁四坎不空,寻缝插针……。
这个公社从各行各业调整下放的三百三十八个精壮人力中,党团员占40.5%(党员四十一人,团员九十六人),平均每个小队增加了两名骨干。这些人政治觉悟高,有很多原来就在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担任队长、会计、保管等职务,现在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带头支援农业战线。他们一到农村,群众热烈欢迎,并很快委以重任。据统计,有一百零九人被选为干部,其中:正副小队长五十一人,小队和大队会计二十九人,食堂主任和保管员二十人,正副大队长九人。此外,还有许多人被选为记工员。他们在回队之前,都经过一次学习,对农业是基础的深远意义认识较深。回队以后,因此能事事带头,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共产党员王恩云、张玉荣二人回到团寨生产队以后,发觉队里因为缺乏红薯秧,不打算多种红薯。他们听说先锋队有多余薯秧,7月2日晚上,连夜赶到先锋队,调剂到三千五百多斤薯秧,次日就发动社员翻地、挑粪、种薯,一天内就种完了全部薯秧。此后,他们又带头领导群众利用五旁四坎及空田空土大种晚秋作物三百十五亩。
近来,栗木公社有些社员总爱俏皮地说:“我们队里来了几个活‘鲁班’,以后搞工具改革不愁没有师傅指点了!”此话一点不错。栗木公社的工业在经过技术革新,越办越精悍的情况下,抽出了七十七名铁、木等技术工人支援农业生产。这些人回到了原来的生产队,被群众看成是今后农村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财富,受到了很大的尊敬。许多青年当即拜师学艺。在这批“活鲁班”的积极带动下,这个公社的技术革新运动得到进一步展开。木工李明荣回到先锋生产队,他看见全队七个食堂只有一辆马车运煤,每天还要专派二十个人跑到二十多里路远的地方去担煤。他向党支部建议改人挑为车子运输,队里分给他七个懂点木匠手艺的社员,结果在一个星期内,造出七辆车子。一天只用五辆马车运煤就够全队食堂用,每天可腾出十五个人力投入农业生产。铁工王玉科、罗甫兴二人回到所在的邦水生产队,在田间劳动之余,抽空为生产队生产和修补小农具,一个月时间,就为生产队节约了一千多元资金。据统计,下放的这批技术工人,已经为三秋工具立了功:五十七部损坏的打谷机已修好,一百九十五张敞斗改成了围斗;新修和改装了二十一间谷仓。
通过下放大批精壮人力到第一线,栗木公社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活教材广泛向农民进行了一次“农业是基础”的教育。许多人从事实上进一步看到了搞农业生产的光辉前途,有的老农民说:“毛主席把城里人和厂里人都派下乡来搞生产,农民要更加劲才行!”共青团团寨生产队支部书记罗兴明,原来不安心农业生产,这次受到了教育,决心在农村干一辈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