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二五制”领导方法的优越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0
第7版()
专栏:

“二五制”领导方法的优越性
崔鹏云
河北省吴桥县创立的“二五制”领导方法,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越来越证明了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这不仅是因为它科学地安排了干部的劳动、工作和学习,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符合于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具体相结合的领导方法。
领导方法问题,从来就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方法论密切地联系着的。邓小平同志说:“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末,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这就是说,我们党的干部为要做好工作,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而且必须从思想方法上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要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消灭阶级和消灭剥削,彻底解放自己和全体劳动人民,建成美满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这样的基本信念出发,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就必须认真地执行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虚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要善于利用群众自身的经验去教育群众,耐心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且要具体地指导群众的实践活动,使群众都能为了完成党每一时期的任务而积极地开展斗争。要做到这些,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而且要参加群众的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参加群众的实践活动,在生产和生活上和群众打成一片,一方面可以加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感,取得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和群众同商量,真正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我们对许多事物有真知真解,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使我们出的主意和想的办法比较地符合于实际,达到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要知道,我们做工作,就要出主意、想办法,或者订工作计划。而主意、办法和工作计划,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半成品主要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我们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而且经过我们的头脑加工制成的完成品是否合用,正确或不正确,还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考验。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又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说明,任何好的领导方法,都必须反映出领导者的高度的群众观点,又反映出他们的高度的实践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实行切实有效的领导。
应当说,“二五制”的领导方法,正是一种具有高度的群众观点,又有高度的实践观点的领导方法。它规定所有县以下的干部,在七天之中必须有五天深入下去做工作;而在这五天之中,又必须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依靠群众发现问题,又依靠群众解决问题。这样,就使领导干部都能把主要的时间用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工作中大走群众路线,不但大大地减少了会议和文件,而且使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在生产现场就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了,使群众中的许多创造和先进经验在下面就及时地予以总结和推广了。据河北省二十四个县、区的统计,实行“二五制”领导方法以来,由于干部深入了实际,5月份的会议和表报就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各种文件减少了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而总结推广的经验却比过去增加了,仅唐县1至5月份就总结推广了各种重大的先进经验二百三十多条。
“二五制”的领导方法,还强调干部要亲自参加群众的实践活动。这样,干部就不但可以用间接的经验,而且能够用直接的经验来领导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例如,县级机关的领导干部,过去许多人常因工作繁忙而不能参加劳动,顶多能按照规定一年有一个月下去当社员。自从实行“二五制”的领导方法以来,他们一般都能做到一周中有两天参加劳动,不但参加劳动的时间多了,而且达到了劳动经常化。至于一般干部参加劳动的时间更多,一般是每周二至三天。干部更多地参加了劳动,这不仅是增加了劳动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改造了干部的思想,增加了他们的感性知识,并且使他们和群众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这对于增强干部的阶级观点和群众观点,树立艰苦朴实的工作作风,克服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都大有好处。自从实行“二五制”的领导方法以来,河北省各地因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加劳动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加劳动而鼓舞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的事例,是非常之多的。例如,吴桥县城关公社的八百多名小队干部,过去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经常参加劳动;自从实行“二五制”的领导方法以后,在上级机关干部带头参加劳动的影响下,都普遍地参加了劳动。今年夏天,这个公社第一次采取割麦的办法,麦茬留在地里,会影响夏播质量。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王之礼,通过和群众一起劳动,发现了这个问题,又吸取其他地方的经验以后,就提出了一个“浅耕灭茬”的播种方法,保证了夏播任务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实行“二五制”的领导方法,还使干部把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从而大大地丰富了领导的经验,使领导工作更加切实有力。我们都知道,不论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只有一般的原则性的号召和布置,还必须有具体的指导,也就是要拿出“样板”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深入下去,突破一点,取得经验。实行“二五制”的领导方法,就保证了干部既有时间“蹲点”,在一周中有二至三天深入一点解剖麻雀,认真地作调查研究;又保证了他们有时间“转面”,了解全面情况,指导全面工作。例如,河北省丰润县委为了全面地抓好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深入宣庄公社办公以后,就抓住好坏两个典型,通过解剖麻雀,找出了一般规律,有力地指导了全面工作,使这个县八个公社的一百二十五个生产队的生产、生活和夏收分配很快地落实下来。
最后,实行“二五制”的领导方法,还使干部既有时间深入实际,又有时间研究总结工作,学习理论和时事政策。这就使理论更好地联系了实际,能够迅速地提高干部的认识能力和政策水平。在全国范围来说,普遍推行“二五制”或者和“二五制”类似的领导方法的时间并不久,但是已经有许多干部进一步学会了如何在工作中抓主要矛盾,如何走群众路线,他们遇事耐心地对群众进行说服教育,而不是采取简单化的方法;他们做到了把冲天的干劲和科学分析的精神密切地结合起来,不仅勇于打破保守思想,还能踏实地、认真地、细致地做工作。所有这些优良的思想作风的普遍发扬,就是干部的认识能力和领导水平在日益提高的鲜明标志。
“二五制”的领导方法所具有的这些优越性,在实践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了,因而他们都能自觉地执行这种新的领导方法。但是由于“二五制”的领导方法是直接和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相对立的,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不可能没有斗争。例如,少数同志就仍然认为,工作这样多,任务这样繁重,哪有时间深入下去。事实证明,问题的关键绝不在于能不能下去,而是想不想下去。只要这些同志衡量一下,是树立起明确的群众观点和实践观点,深入下去实行直接的具体的领导好,还是坐在办公室里依靠会议和文件实行间接的领导好,他们就会分清轻重,摆脱事务主义的束缚,毅然决然地走向实际,走向群众。他们就会认识到,在这“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时代,由于广大群众发愤图强,艰苦奋斗,我们的事业发展得非常快,因而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层出不穷,领导者那怕是稍微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就会使他们的领导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同志说过:“斗争愈是艰苦,就愈是需要共产党人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密切地相结合,愈是需要共产党人的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密切地相结合,而彻底粉碎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
还有一些同志认为,“深入多了会削弱集体领导”,“机关留人少了,掌握不了全面情况,会影响部门工作”,等等。当然,在大批干部深入第一线后,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如上下结合问题、点面结合问题、中心工作与部门工作结合的问题。但是,决不应因此就认为深入下去会影响集体领导和掌握全面情况;否则,就是不懂得,问题和情况是首先而且主要来自群众,来自生产第一线;就是不懂得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深入下去才能丰富集体领导的智慧,才能掌握全面的实际的材料。至于上下结合的问题,只要采取一个班子、两套人马的作法,就可以解决。点和面的问题,则只要认真地执行“二五制”关于“蹲点”和“转面”的规定,在时间上作妥善的安排,又能不断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那就不仅不会使两者分离,而且会使两者结合得更好。至于中心工作和部门工作的关系问题也是一样,只要处理得好,不仅不会互相影响,而且恰恰相反,一个部门由于多数人下乡工作,了解生产的需要,了解群众的需要,就更便于安排部门工作,而且会形成“中心带业务,业务保中心”的局面。例如,吴桥县银行部门,过去贷款给生产队,由于情况了解得不多,需要经过申请、调查、批准、发放四道关口。自从实行“二五制”以后,由于干部深入生产队,了解生产队的需要,因而贷款经常走到生产的前头,更加有力地支援了生产。
由此可见,上述种种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而有些同志所以会有那样的看法,又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因此,为了使“二五制”的领导方法能够更加普遍深入地贯彻执行,我们的同志有必要认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有关谈领导方法的著作。这样,他们就会认识到“二五制”的领导方法是符合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的一种科学的领导方法,从而更加提高自己对执行这一领导方法的自觉性,使它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